一杯香茗话谷雨——赏析小兰的诗《谷雨》
(2025-04-28 08:42:27)
标签:
人文/历史艺术赏析 |
分类: 诗评 |
兰苑文学签约评论家时东兵
一杯香茗话谷雨
——赏析小兰的诗《谷雨》
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我在案前边品茶,边读郑板桥的诗:“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关于谷雨节气,传说唐代,美丽的牡丹仙子姑娘,帮着谷雨照顾妈妈,日久生情,约定“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门去安家”。千年后的今天,一位美丽的女诗人写了一首短诗《谷雨》:“在今天/必须在今天/抢在一场及时雨落下之前”,短短19个字,便拉开了春夏交接的大戏。
一个“抢”字,将诗人急切的心情表露无疑,吸引了读者的关注,情不自禁地要读下去,这个“抢”出来的故事一定很诱人。小兰深知读者内心的波澜,既然读诗的欲望被点燃了,接着,就艺术地慢慢展开故事,可不能竹筒倒豆子,一股脑儿全倒出,一览无余那就浅了。小兰的诗,语言很通俗,但含义很深,可谓是“深入浅出”。诗歌语言通俗化对于诗歌叙事传统的意义,还在于诗人的创作,都是建立在丰富的现实生活、深入的社会实践之上。所谓“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此时,读者已在心里猜想起各种故事情景,诗人用精湛的艺术技巧,继续牵引着读诗人的目光:“用目光深耕/从虔诚的心里/取出一千句念想/一万声呼唤”,一静一响的画面,彰显了小兰驾驭文字的功力。读到此,读者更急切地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小兰的诗句很雅,雅言是文人诗最主要的特征,但并不意味着文人诗完全与俗语白话隔绝。晋代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苏轼、辛弃疾等诗人,同样有一条悠久的诗学传统。
“五四”以来提倡的白话诗,已百年有余,还在演变、发展中。期间综合了一切有益的文学因素,不断地完成现代诗的转型,渐渐建立起与唐诗宋词并肩的现代诗学。再来看看小兰又是如何继承这一诗学传统的。第三段:“然后拌足希望播种/静等土里钻出惊喜/看着它们迎风长大 无限扩张”。笔触依然开阖有度,既然希望的种子已播下,陪伴着我们一起在风雨中慢慢长大,不躺平、不内卷,相信天道酬勤。
但丁说:“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我们再来看看,历经风雨后,小兰的诗歌庄园,这个用读者的名义注册的王国,将呈现出何等壮观的景象:“将奉上一万亩良田的丰盈/恭候——圆月归来”。此刻读者也笑开了颜,如雨后彩虹般灿烂,原来读诗是如此地美好!美不胜收,瑕不掩瑜,在此提一个建议供小兰参考。谷雨不仅是二十四节气,而且凝练了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风俗、精神风貌,所以诗中应适当融入一些文化典故,诗就更有文化内涵。
欢迎光临时东兵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