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时东兵
时东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159
  • 关注人气:4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到梨花意更长——赏析小兰短诗《梨花白》

(2025-04-06 09:38:52)
标签:

人文/历史

艺术赏析

分类: 诗评

兰苑文学签约评论家

 

       春到梨花意更长

        ——赏析小兰短诗《梨花白》

 

看见梨花就会想起红楼梦里的林妹妹,梨花洁白无瑕,如美丽的少女纯情可爱。人们都喜欢林妹妹美貌纯情,却对林妹妹的寂寞惆怅、甚至离愁悲伤不解,那是因为你只看其表,不懂其里,一种肤浅的审美意识。还是大文豪苏轼看得清,想得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小兰亦然,美貌女子写梨花更有透彻的感悟。《梨花白》开篇第一句:“必须牢记这些忧伤”,让读者有醍醐灌顶地警醒。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幸福总是很短暂,如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及。而忧伤却常常袭来,躲也躲不过,绕也绕不开,如之奈何?既然如此,那就直面应对,坦然面对磨难。歌德说,忘掉昨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诗人和哲人一样的睿智,在小兰的明眸看来:“当白被独宠又被扯碎/残片凌乱了谁的眸?”这里的问号,不仅是问自己,更是在问芸芸众生!

接下来第二段,小兰用长镜头展现出深深的画面:“倚栏人早已退场/空空的长廊/定格成梦中死结”。“倚栏人”是他或者她?不重要,读者不禁要问:为何早早退场?这是一个叙事的场景。中国文学中小说、戏剧等叙事类文学,与诗文一直有雅俗之分。小兰深知诗歌重在抒情,而不在详实叙事,叙事部分用一个问号抛给了读者,让读者去第二次创作,编出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的叙事。这种创作手法有高人雅士的风范,可追溯到庄子、竹林七贤、陶渊明和苏轼等先贤。当读者走过小兰诗中的“长廊”,忽然觉得并不是空空荡荡,每一个人也都会去解开“梦”中那个结,如现代汉语新诗,至今仍然是未完成的探索。

情节还在演变,故事还在发展,此时的小兰抛出的不是绣球,而是一个个问题:“是谁种下一场春殇/这不死不绝的蛊 注定/——世世噬心”如此的刻骨铭心,又如何让读者忘怀?真是“梦魂全不到梨花”,感叹春到梨花意更长”。

 

欢迎光临时东兵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