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掌握人工智能,就一定有创新未来!

(2024-01-29 09:50:53)
标签:

人文/历史

人工智能

达沃斯论坛

gpt-5

分类: 科普文艺

 

学习掌握人工智能,就一定有创新未来!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宣布,性能更强大、更聪明甚至有初步反省能力的GPT-5就要来了!它不仅让技术人员如虎添翼,更是提携非专业人员跨越技术鸿沟,人人尽享现代技术文明的成果,并进而成为文明的守护者和创造者。AI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十分广泛,接入一个API,重构企业流程,企业增长20%的效率是可以期待的。

GPT-5的智能已经很接近人类智能(AGI,可在个人和社会层面设计新材料、新能源、新诊断工具等等,有望解决困扰人类的众多重大的现实问题。人工智能与数字化、物联网、自动驾驶、生物科技、量子计算、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一起驱动着社会和科技不断向前发展。AI是一台强大的学习机器,不间断运作,分分秒秒都在学习。而人类受肉体和智力的限制,无法与之抗衡。人类智力进化缓慢,以年、百年、千年为单位,而基于硅的AI系统进步速度以秒、毫秒、甚至微秒计算。

简单回顾一下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进程,第一次,1666年,牛顿开辟光学,创立微积分、推导出引力公式,使得现代文明、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一举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第二次,1905年,爱因斯坦发现了狭义相对论、质能方程等,不仅彻底改变了物理学,还为20世纪的技术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第三次,2023年,GPT引领AI浪潮,现代技术的底层范式发生重大变化。于是,人们将面对AI带来的整个社会底层重构,意味着所有人的工作方式、思考方式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那么,我们又如何迎接这次AI的大潮,劈波斩浪驶向未来。

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智联世界,生成未来”为主题,重点展示大模型、类脑智能、智能芯片、机器人、元宇宙等十大前沿科技。马斯克以视频方式参加,盛赞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类文明正产生着非常深刻的作用和影响。AI给人们带来神奇的体验,拍一张虚实两个世界的合影,品一杯AI元宇宙咖啡,描绘一幅AI画卷,创建一个AI的分身,过一把时空穿梭之瘾,等等。据统计,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超50万亿,已占我国GDP比重41.5,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数字经济将实现知识与数据双轮驱动,数据价值得到巨量释放,重塑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关系和链条。

AI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推进人工智能稳健前行,赋能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AI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在处理大数据和执行重复性任务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而人类在创造力、情感和道德判断方面的智慧,目前的AI是无法完全复制的。AI技术突飞猛进,并不意味着人类价值在减弱,AI时代的人类,其独特的价值在某些领域愈发凸显。AI的不断进步,为人类在医疗、环境保护、城市及交通规划等众多领域提供了更准确、高效的决策支持。

人类正面临着角色转换,从以往的执行具体操作,转变为设计、监督和优化AI系统。我们应该明白:人类不再是所有知识和技能的唯一承载者,但一定是创意和道德判断的源头。曾经老态龙钟的科技巨头微软,已经重新焕发了活力,从前的愿景是让每一个家庭都拥有一台电脑,如今的愿景是让每一个人都有很多AI助理,在众多行业一展身手,成长的空间不可限量。所有人都有可能被AI十倍、百倍地放大能力。技术被平权化,扩散到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使得每一个人可以跨越技术鸿沟。

科技就是一把双刃剑。回顾当年汽车发展与普及的历程,让马车夫转身成为汽车驾驶员,而汽车产业生产链,新增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如今运用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技术,再次让车夫转行,同样也会有更多新的产业链应运而生,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已从专用智能跃进到通用智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随之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一项对ChatGPT等大模型调查显示,71%的受访者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带来数据安全的风险。

安全风险贯穿数据采集、预处理、模型训练、模型微调、模型部署应用等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数据投毒、模型后门、对抗样本、数据泄露与窃取,软件漏洞与破防等安全隐患。目前已经出现了侵犯用户个人隐私的案例,恶意滥用新技术,使得越来越多的虚假信息被用于网络诈骗等犯罪场景。如何分辨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与人类生产内容的界限,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知识版权的纷争。

新技术浪潮铺天盖地,全力以赴迎接挑战。目前,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存在着薄弱环节,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如半导体、芯片设计和制造、生物技术研究等。在高端制造业和专利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创新生态系统亟待进一步优化,包括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及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文化等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谁能持续推动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突破,谁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完善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制和机制,从而不断吸引国际顶尖科技人才,谁能更好更多地培养和吸引全球顶尖创新人才,谁将引领世界新科技发展的新潮流。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AI的不当使用,也有可能对人类生活形成威胁。为此,我们要学好、用好人工智能,“趋利避害”,与人工智能共存共荣,一起走向未来。近年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面向2030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我们的企业及每一个人,都准备好了吗?

 

“人工智能及创新的未来前景”讲座整理稿)

 

 

时东兵: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专家库成员,上海市创造学会创新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世界大发明丛书》陕西未来出版社出版主笔同济大学创新创业系列教材《创新思维与方法训练》主编

 

欢迎光临时东兵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