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谈读书

(2022-05-20 16:36:11)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艺术赏析

分类: 散文

趣谈读书

 

既然是趣谈,那就从“世界读书日”说起。世上的节日有很多,读书人最应该记住的一天是423日。现代意义上的“读书日”,是从西班牙开始的,1926107日(《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的诞生日)。一个读书日,怎么出现了两个日子呢?要把西班牙的“读书日”,改成“世界读书日”,自然107日就失去了普遍意义。

直到1995年,第二十五届国际出版商协会全球大会在西班牙召开,提出“世界读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年11月,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423日(塞万提斯逝世纪念日,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也是德国、英国、希腊、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墨西哥以及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守护神——“圣乔治节”),为“世界读书日”。当然,还有一些作家蹭了热点,如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吕翁、冰岛诺贝尔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大家的生日。

说到读书,总是绕不过“为什么读书”之类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圣贤说了千万遍,道理显而易见,这里不再赘述,只用胡适文集《容忍与自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书中对“为什么读书”之问的作答,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一路上接受人类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可谓是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匠,学识渊博,创造力无穷,保持着每天记录兴趣和想法的习惯,写下了许多独门秘诀,即所谓的“达·芬奇密码”,他的手稿成为世界顶尖博物馆和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战争与和平》的手稿,虚构的人物与160名真实的历史人物互动,其中包括了拿破仑。小说半是真实的历史叙事,半是文学虚构,史诗般的语言蕴含了哲学思考。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留下了世上最庞大的博通百科的珍贵手稿集,他在科学领域的成就举世公认。斯蒂芬·霍金,举世闻名的“轮椅天才”,在牛津大学读书时,不迷信课本,课上老师要霍金回答问题,霍金却说没法解开这些题目,老师问其缘由,霍金却用20分钟,指出了教材中的错误,这就是天才的批判性思维。追寻伟大的灵魂,我们也可以走得很远,学校应该成为阅读的天堂。浩如烟海的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读书让你的人生丰富多彩,你可以穿越数千年了解世界的历史,知晓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社会发展的来龙去脉,真正地身居陋室,放眼世界。法国作家法郎士说:“我是一只图书馆的老鼠,最大的幸福是在一本又一本地吞噬过许多书籍之后,发现自己吐着一点仿佛遥远世纪芳香那样奇妙的东西,发现了任何人不曾注意到的东西。”

你或许拥有一箱箱珠宝或者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每天读书的好习惯。有三则读书趣事和读者分享,2016年底,我参与了一项图书分享活动——“丢书大战”,每本书的扉页都贴有专属的独立二维码,扫码后可进入该书对应的专属漂流轨迹,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人,都可以查看已有读者的留言,一次很有意义的书友交流的旅程。我也放生了我的一本诗集《掌上乾坤》进行了遨游,收获良多。

赠人好书便是积德。上海作协一位好友,不爱红装爱书装,经常逛书店,在书海中挑选了一本《感动中学生的100首诗歌》,作为我的生日礼物。打开书籍后发现,收录了我多年前写的诗《写给青春》,给了我一个惊喜(我的诗被选入数十种选本中,并不意外),让我高兴的是,在我生日当天收到了心仪的礼物,格外有纪念意义。还有一则,同济大学一位知名教授去西安参加学术研讨会,逛书店时看到了一本《世界大发明丛书》(上中下)三册,再细一看我是主笔之一。当即买下快递给我,这是读书人相互间最好的祝福。

读书无论求广博还是专精,失去之一,各有其弊。正如鲁迅所言:“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不乏有读书多而最终成脑残或者废纸篓的书呆子,他们不仅缺乏鲜活的思想,而且缺乏判断力、行动力和创造力。真正会读书的人,往往弃之糟粕,取之精华,为我所用。每一个人读过的书。就像每天吃过的饭菜,都会构成我们的血肉和筋骨。

眼下的年轻人沉迷于网络,误以为网络里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知识,殊不知,网络阅读获取的只是讯息,而且还是鱼龙混杂,许多信息还经过各种算法的过滤,让你的思维成碎片化状态,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判断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美国作家伊莱·帕里泽用“过滤气泡”来定义一种现象:“社交媒体像一个气泡将受众包裹其中,通过算法和推送塑造受众所处的传播生态”,问题是你不能决定什么信息可以通过气泡,我们在浏览时被技术过滤了,误以为看到了全部讯息。早在2006年,哈佛大学桑斯坦教授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产生知识》中,就已经提出了“信息茧房”的概念,这是人性的弱点导致的,我们只愿意选择和接受悦己的信息和知识,长此以往,将自身束缚在像蚕茧一样的“茧房”中。

我们的阅读障碍不仅来自这样的“茧房”和“气泡”中,还来自于缺乏抱负的懒惰,甘愿让现成的答案左右我们,情愿让技术替我们思考,在碎片化的信息里,削弱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力。还有所谓的“速读法”干扰了我们的阅读,各种学习App也应运而生,20分钟让你读完一套经典丛书,这种“速读”如同速泡面、压缩饼干,会使你营养不良,更谈不上健康生活。不愿花费时间静下心来,读一本经典书,又何谈人文底蕴、综合素质?

读书不是去嚼别人嚼过的馍,不是人云亦云地重复烂熟的所谓重点,而是通过自己深入思考,感悟到字里行间高贵的灵魂,一种被唤醒的觉悟,再一次激起的理想主义,是黑暗里燃起的火光,是深夜掩卷后的热泪盈眶。好好享受读书的乐趣吧,虽然书中不一定有“黄金屋”、“颜如玉”,但好书会为我们穿上铠甲,保护我们的身心,使我们不至于被愚昧反噬。

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在名作《格列佛游记》中,虚构了一种名为“耶胡”的生物。耶胡有类人的外表,但面目可憎,行为举止反映了自身最野蛮的原始的欲望。人类真的是耶胡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与警惕。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读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思考问题就有思路了,慢慢地就会建起自己的经典书单的宝库,如村上春树所说的“灵魂的地下室”。精神因为思想的锐利而高贵,思想也因为精神而崇高。精神的光芒就会充盈天地,到那时,自然就会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大脑创造美。

 


 

                                                       20225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冷和热
后一篇:2022年05月21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