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人类心灵的通道
(2022-05-05 16:27:20)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艺术赏析 |
分类: 诗评 |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通道
说到对诗歌的感受,人们愿意用世上最美好的词来形容:皇冠,明珠,纯洁,高雅,大气,飘逸……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人们从不同角度获得的体验,这也正好反映出诗歌的无限丰富性以及读者的广泛性,欣赏诗歌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体验,我把它概括为:诗歌是人类心灵的通道,而且是最有效、最能感动人的通道。
诗又如何通向人类心灵的通道呢?只有让想象力纵情地飞翔,才能抵达情感和思维的一切方面,沿着生命的所有方向和可能,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和景象,实现一次又一次的凤凰涅槃。诗人唯有掌握了破译灵魂的密码,才能揭开人性和自然的奥秘,揭示社会发展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诗人又是杰出的思想家。
诗歌是文学艺术的核心,如通常我们所说的:文学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此话当真,一点不为过。大文豪高尔基拿着诗作,请教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受到了毫不留情地批评,高尔基流下了眼泪,他可以不向强权低头,但在诗歌面前却十分的谦卑。优秀的小说家未必能写出好的诗歌,但杰出的诗人就能写出有诗意的小说,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而好的小说、散文等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毫无例外都不能缺少诗意,如不朽的《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坛如是,画坛也概莫能外。诗意则隐藏在人性中,最难洞察的精神闪念。人性中最难抵御的媚俗,艺术作品必须抛弃,颂扬生命的顽强,自由和正义的可贵。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勒的《拾穗者》、波提切利的《春》、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着人民》等艺术作品,无不闪耀诗性的光芒。貌似强大的东西,并非一定强大;看似弱小的生命,并非一定弱小,历经风雨磨难,顽强地生长繁衍,难道还不强大吗?没有了内涵的诗意,任何艺术作品都和一流无缘。
那么,手握皇冠上的明珠,诗人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才能配得上呢?综合素质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尤其是想象力的高低,决定了诗人的资质。想象力牵引着诗,飞得更高更远,飞向小说、散文等各类文学作品无法抵达的境界。当然,源源不断流淌的才情,除了天资的赐予,更有非凡耐力的天分。
诗歌之所以打动无数读者的心,是因为诗歌的丰富性和可阅读性,不仅是用一个事物拟指另一个事物,其意义和价值更在于:唤醒或激活事物之间神奇的联系,每一首好的诗都是一次新的发现。好诗对诗人的苛求令常人无法理解,打个比方说就容易明白,如同皇帝选妃子那样的严苛,倾国倾城的美丽,更在于天然出芙蓉。所以,好的诗歌绝不是靠形容词的堆砌,那样效果会适得其反。我常在《诗歌美学》课堂上跟同学们打比方:如青春美貌的姑娘,在水灵灵的脸蛋上稍加粉黛,弥补一些天然的不足,更显得光彩亮丽,精神十足。如果过度化妆,反而丢失了青春的气息,不真实的白,刺眼的红,反而让人倒了胃口。
所以,诗歌殿堂不是用形容词堆砌而成的,而是用心、用情,用精巧的构思构筑的艺术品,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诗意和诗意的连接,展现了诗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具有无限变量或可能性词汇的功夫和能力。诗歌的强大就在于:把已被历史掩埋的、被岁月忽略的人类有价值的思想,以有韵味的形式再现给广大读者,使其成为不朽,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