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赏析余光中的《乡愁》

(2007-05-17 13:22:51)
分类: 诗评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赏析余光中的《乡愁》

 

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创作了近千首诗,《乡愁》可谓是他的代表作,而且在大陆传诵最为广泛。乡愁,是诗人情感抒发的永恒主题,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熔铸了多少游子的思乡泪。而《乡愁》则传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诗言志”、“歌永言”、“诗缘情”等优秀传统,最集中、最形象、最精到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

从余光中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可以窥探到台湾诗坛三十多年来的流变脉络,即先西化后回归。正像他自己所说“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80年代后,他注意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是诗歌创作的源泉,从而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因而,余光中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这一发展轨迹,对我们研究现代诗的发展演变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乡愁》最成功之处在于立意高远。“诗以意为主”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宝贵经验,“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姜斋诗话》)。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海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乡愁,印上了特定的深刻内涵。诗人从自己乃至漂泊台湾的游子的情感生活中,经过反复思考,提炼出一个能够反映生活本质的主题,来贯穿诗篇的思想和感情。

艾青说:“诗人必须比一般人更具体地把握事物的外形与本质”,所有文艺体式都是一种形象化的艺术,诗歌更是如此。如何使思想和感情在升华与提纯中,并不抛弃感性,使思想“感觉化”,“肉体化”,使“肉感中有思想。抽象中有具体”。《乡愁》从广袤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意象是单纯的,却是明朗强烈的,没有旁逸斜出;但又是丰富的,给读者提供了审美的想象空间。《乡愁》从时间的变迁中绾合一组意象,从结构上分析,又可称为意象递进,从“小时候”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时间的顺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对祖国的绵绵怀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诗歌审美的最高标准。臧克家作了一个恰当的比喻:“诗的内容与技巧,有如骨与肉之不可分离,缺一便不可能成为一件活生生的完美的艺术品。” 《乡愁》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一表现为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在结构上呈现出均衡、匀称的美,而又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错落有致,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重叠词的运用,增加了全诗如怨如诉的艺术效果。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不仅体现了诗人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品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先应当有一个焦点。就是说,应当有这样一个点,所有的光集中在这一点上,或者从这一点放射出去。”这就需要炼意的功夫,《乡愁》的炼意达到了“贵约,贵新,贵深”的境界,简明集中,“言前人之所未言,发前人之所未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挖掘生活的底蕴。

 

 

 

 

 

乡 愁

 

(台湾)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