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真:你为何这么早就要到远方去?
刘桂明

昨天上午10点多,我参加完2015年北京长跑节比赛回家的地铁上,内心正在为自己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10公里跑进50分钟而自我得瑟。于是,开始在微信群里发照片、晒成绩、求点赞……
不料,一个令我震惊的消息突然出现在手机上:“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艺术家、当代诗人、书画家汪国真,因病医治无效于26日凌晨两点十分在302医院去世,享年59岁。”
鉴于许多名人常常“被去世”的八卦消息,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怀疑与不信。这是不是八卦带来的假新闻?汪国真会不会也是“被去世”?前不久,“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去世之前就曾在网上经历了一次“被去世”的假新闻风波。所以,我也完全有理由怀疑汪国真的去世可能就是一条假新闻;所以,我首先的感觉是不太相信这是一个真实消息。

因为汪国真是一位名人,是一位曾经影响了一代人的名人,是一位曾经引领了一个纯真年代的名人。作为名人,“被去世”常常是一种难以避免、不胜其烦、无法应对的八卦新闻。
因为汪国真还很年轻,才59岁啊!尽管即将进入花甲之年,但在今天的世界看来,60岁的生命还算是年轻,另一种休闲生活才刚刚开始。59岁就去世,显然是属于英年早逝,让人感觉意外,也让人不愿相信。
因为就我与汪国真20多年的交往,我印象中他身体没有什么问题。我们最近一次见面是几年前在军博门口的鹭鹭餐厅,记得那天也没有喝酒。但是,相互聊得很愉快,我们一边谈诗歌、聊音乐,一边忆往事、说人生。所以,一个既不抽烟、也不馋酒,且整天忙于书画音乐等有利于保健养生的活动,更对未来充满激情与信心的人,怎么可能与可怕的癌症挂上钩呢?
然而,后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各种自媒体也纷纷跟进。这时,我才知道汪国真是真的去世了,我才相信汪国真是真的去远方了。
回到家里,我从书柜里找出了汪国真给我赠阅的诗集以及曾经的合影。睹物思人,见字如面,于是,一幕幕往事随之涌上心头……

话说24年前,因为书店里、报摊上热销的各种汪国真诗集,我开始关注汪国真。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在朦胧诗已经进入尾声的年代,为何还有如此叫好又叫座的诗集?为何热切拥戴又踊跃购买的又多是年轻人?
后来我也开始喜欢他的诗,喜欢他书中那些朗朗上口、意味深长的诗句;后来,因同为媒体的友人介绍,我们得以相识了,进而得以熟悉了;后来,因为他的诗集不断被盗版,我开始帮助他在我当时所在的《法律与生活》杂志与我所熟悉的法制日报周末版及其他法制报刊呼吁呐喊……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我那篇题为《汪国真忍无可忍》的通讯发表后所引起的良好反应,也清晰地记得汪国真对我通过采访而形成的文字所表达的谢意。为此,后来我们《法律与生活》杂志一有活动邀请他出席,他从不推辞。即使是我到《中国律师》杂志任职后,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活动。曾经考虑过邀请他出席我们全国律师协会一年一度的“中国律师论坛”,但后来因为他越来越忙了,加之论坛主题的原因,因而导致时间与主题一直无法对接。
尽管如此,他还是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记,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因为诗歌而带来的速度与激情。仔细想来,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有几位比我年长的朋友对我的职业与事业影响很大,其中尤以《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张扬先生与汪国真先生对我的影响深远。相同的是,他们都曾经影响了一个时代,都创下了国内最高的小说或诗歌发行量。为此,与他们相交,我是受益良多。特别是汪国真,对我来说真可谓亦师亦友。到后来,我们双方均以兄弟相称。到了节日,我们双方互致短信祝贺。有了微信,我们互相邀请问好。前不久,我还给他微信发了一篇网上有关他的诗作的评价文章。实在没想到,此时他已重病在床;真的没想到,此时他已无法回复;绝对没想到,此时他将走向远方……

虽然他在诗中说过“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但是,我还是无法相信他真的已经走向远方,也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早就走向了远方?
远方是什么?远方在那里?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想知道,一位如此出色又出彩的天才,怎么能说走就走呢?一位如此谦逊而优雅的老友,怎么能说走就走呢?一位影响如此深刻而久远的名人,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国真兄,这是为什么呢?这到底是这么回事呢?作为你的友人,也作为与你称兄道弟的友人,我要的不是远方的你,而是眼前实实在在的你。
在我眼里,对于你的才学,我是敬佩之至。不管是否有人认为你将新体诗推到了“大众化”的顶峰还是“世俗化”的顶峰,但你的影响力乃至其诗集的发行量,都已创造了后人很难超越的纪录。如果用今天的网络语言来说,
“汪粉”、“真丝”的数量到底是多少,实在不好统计,更是难以超越。后来,你又开始玩书法、画国画,甚至摇身一变成为作曲家。据悉,你的书法作品已被镌刻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晋祠、红旗渠、西柏坡、云台山等名胜风景区。从2005年始,你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你的字画陆续在保利、嘉德、瀚海等顶级拍卖公司拍卖。你还给中国历代诗歌谱曲,谱了400多首,录制了100多首。记得你跟我最后一次见面时,你谈得最多的却是音乐与书法。虽然你在大众眼里还是“诗人”,但你实际上早就已经华丽转身了。正如那句网络流行语所说,“你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上还有你的传说”。今天,我突然想到了“天妒英才”这个成语。因为个人过于完美,因为才学过于深厚,你是不是可能引起了老天爷的嫉妒?
在我眼里,对于你的人品,我是敬重之至。当许多朋友知道我与你熟悉之后,纷纷托我向你索要签名赠阅的诗集。每逢此时,你总是有求必应。甚至你到外地讲学并签售新书,还有老友托我求见大诗人。为此,我用呼机寻呼你,你适时回复后依旧照办。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也从不摆出名人的姿态,一如既往的谦逊,一以贯之的优雅。甚至对那些攻击他的人,你也是一笑了之,很少回应。你说,要相信读者的眼光,不要相信专家的高论。后来,你担任了《传记文学》的主编,于是,我们又开始互赠杂志、互约稿件。还记得吗?前几年,有位朋友的工作问题需要你的帮助。当我找到你之后,你当即答应见面帮助分析并积极协调。最终此事虽然没有成功,但我那位朋友永远记住了一位名人、一位诗人、一位高人伸出的援助之手。
在我眼里,对于你的境界,我是敬仰之至。你的新体诗,因为通俗易懂,因为意味深长,因为总能引起共鸣,所以你的诗让人读懂了,让人爱读了,让人不断引用并收藏了。还记得儿子尚未出世前,同样喜爱你的诗作的妻子,每天临睡前总要为肚子里的儿子朗读你那些诗画般的名言警句。以至于现在大学已经毕业并远赴美利坚深造的儿子,至今还非常喜欢你的作品。据说,他在为自己的作品作词作曲时,总要参考你的诗作。但是,从那时到现在,对你批评的声音似乎一直非常尖刻,攻击也始终没有停止。但你对此似乎已经完全看淡了,就像韩乔生开始非常反对别人将自己的直播语言无限放大但后来却故意收集在一起一样,你也开始收集自己的盗版诗集。因为这足以表明你的诗歌多么具有艺术魅力与历史影响力。
然而,岁月老人给你的时间太短了、太少了!
“我们无法相信/更不可能接受/历历往事/就在眼前/我们无法遗忘/根本就不会忘却/音容笑貌/淳淳教诲/岁月如此无情/何来妙手回春/天妒英才/只怨我辈无能/长叹人生百十岁/我恨人生六十载”。这是昨天上午九点半左右,你的官方工作室以这样一条微博的方式向世人告知,作为诗人、书法家、作词人的汪国真已经走向远方了。
其实,在我看来,你是作为一个纯真年代的文化符号、作为一位曾经引领时代的文化人物、作为一种承载记忆见证历史的文化现象、作为一个曾经引起广泛争议的文化事件,已经丰富了文化,已经写进了历史。
正如在2013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中央领导引用了汪国真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对于这位诗人最好的怀念就是吟诵,就是朗读,就是引用。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开始诵读吧!

如果离你而去
谁能再为我弹一曲高山流水如果为你而留 我又怎识 天外春秋心之域
早已是风雨满楼你为我苍老我为你消瘦。
是否 是否 你已把我遗忘 不然为何 杳无音信 天各一方 是否 你已把我珍藏不然为何
微笑总在装饰我的梦留下绮丽的幻想是否我们有缘只是源头水尾 难以相见 是否 我们无缘 岁月留给我的将是
愁绪萦怀寸断肝肠。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只要路没有错名利从来是鲜花也是枷锁无论什么成为结局总难免兴味索然
流动的过程中 有一种永恒的快乐尽管,我有时也祈求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但是,我更乐意让心灵宁静而淡泊
我叮咛你的你说不会遗忘你告诉我的我也
全都珍藏 对于我们来说记忆是飘不落的日子 ——永远不会发黄 相聚的时候 总是很短期待的时候总是很长岁月的溪水边捡拾起多少闪亮的诗行
如果你要想念我就望一望天上 那闪烁的繁星有我寻觅你的 — —目光
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重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曾总想穿过那段最无瑕的时光去实现所有缤纷的梦想当回首深深浅浅的脚印不禁顿足扼腕恨冬日太短夏日不长
真想把还没走完的青春 重新再走一遍便知该如何珍惜每一抹黄昏每一缕日光叹只叹光阴不肯倒流从此再也不敢懵懂与疏狂。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写于2015年4月27日午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