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被遗漏的人群

(2014-02-27 14:21:49)
标签:

教育局

局面

初中

街道

作用

分类: 所思所想

——刘桂明总编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研讨会”上对安徽省池州市公安局《“平安校园”信息平台》事例的点评(2014年1月20日)                                                                                                            没有被遗漏的人群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法官、各位检察官、各位律师、各位记者、各位朋友、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我们都知道,说起池州,我们都会想起九华山,所以对我们来说,第一个关注点就是九华山。但是,从今天开始,我们又多了一个关注点,那就是刚才杨书记介绍的“平安校园”这个平台。

   为此,非常感谢我们的主办单位,过去是感谢主办单位给我学习的机会,今天是感谢主办单位给了我一个非常正当的旅游机会。因为下次我去九华山就不是旅游了,而是去工作调研,我要看一看“平安校园”的进展如何。我今天是点评者,同样我也是将来的“平安校园”的关注者。所以,也感谢杨书记的介绍,使我以后去九华山就可以不限次数、不限时间,随时去,随时看。我想,我是否可以代表杨书记邀请各位去池州看看,上海也好、北京也好,其实都不如池州美,不如九华山美。

                           没有被遗漏的人群

   好!言归正传。今天我要点评的杨玉兵书记介绍的“三四五六”,我觉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在我个人看来,我觉得“平安校园”这个平台,与其说是一个平台,还不如说是一个系统;与其说是一个平台,还不如说是一种形象;与其说是一个平台,还不如说是一种全社会的关爱和关心。

   这个平台看起来是一个室内的平台,但是它又是一个室外的平台;看起来是一个有形的平台,但是又是一个无形的平台;看起来是一个实践的平台,但又是一个理念的平台;看起来是一个公安机关的平台,但是又是一个全社会的平台。这个平台之所以能够入选“25个最佳”,是因为他们的创新之处。他们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的设计、就在于它的推行、就在于它的运行。

   众所周知,一个决策、一项政策、一种思路要做到领导满意、群众高兴,一般都要达到有规划、有标准、有措施、有流程、有机制、有落实,才能真正实现目标。来自安徽省池州市公安局的“平安校园”服务平台告诉我们,他们不仅想到了,更重要的是已经做到了、达到了。

   所以,今天我想从以下三个部分来点评,一个是规划,一个是流程,一个是落实。我觉得这也是归纳他们创新之处的三点最重要的总结。当然,刚才杨玉兵书记用了一组数字概括他们创新的意义,就是“三四五六”。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创新,其实就是在这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规划,第二是流程,第三是落实。

   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最佳”,主要是因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了“优先”,实现了“创新”:

   一是从思路到规划是有板有眼。在“服务平台”上,既有定期评估与动态管理的量化标准,也有分类指导与动态考评的管理系统,还有属地管理与分级负责的专家评估,更有动态服务与及时管理的监管格局。正可谓:系统化与规范化比翼齐飞,动态化与信息化相得益彰。于是,在规范的标准下,在科学的系统上,实现了有的放矢的管理提升与统筹有方的治理优化。

   二是从规划到流程是有模有样。在“平安校园”服务平台,可能最值得称道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其设计建立的“五大模块”即治安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安全、其他安全等五个方面。正是因为如此,各个学校才能做到每天在各个管理模块中录入相关数据和工作情况,从而实现便捷的信息化与高效的数据化管理服务。可以说,既方便了执行者,更方便了管理者。

   三是从流程到落实是有声有色。任何工作安排与政策推进,都需要落实。如果没有落实,一切工作就可能变得虎头蛇尾。我们看到,“平安校园”服务平台最让人欣慰之处就在于所有的策划与安排,既有“每天必抓”、“每周必研”、“每月必报”乃至“每学期必查”的日常管理,也有专人走访、实地核查的督办机制,又有分工负责、及时到位的联动机制,还有逐级分工、分级管理的上下协调,更有分类管理、分级评估的考核奖惩机制,最后通过各种科技手段达到系统安全的数据管理。其中值得其他地方参考的是其校园安全状况评估系统。他们按照“四色积分预警”制度对所有单位与学校有关校园安全工作进行考评,“红色”表示很危急,“橙色”表示具有危急状态,“黄色”表示基本安全,“蓝色”表示安全祥和。对于评估为“红色预警”的学校实行挂牌督办,督促其大力整改,限期内完成;对于“橙色预警”的学校,重点在于督促其提升安全工作水平。

   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做法。作为一个公安机关推出来的平台建设,就像刚才胡云腾主任说的那样,审判不仅仅是法院独台戏,同样我们“平安校园”的平台肯定不只是公安机关的独台戏,是各个机关乃至全社会共同搭起来的平台。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说是未成年人保护也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也好,都是“想起来紧要,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但是,我们从“平安校园”的设计当中,我们看到实际上他们已经不再只是写在纸上,也不只是挂在嘴上,也不只是贴在墙上,他们已经落实在行动上。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池州市5所大中院校、79所中学、232所小学、171所幼儿园,以及公安、教育、食品药品监督、城管等部门都接入了“平安校园”服务平台,完全实现了“平安校园”全覆盖,真正做到了“没有被边缘的学校,没有被忽视的隐患。”

   在我国“未保法”中,开门见山强调的就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实际上就是强调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怎样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谁来保护未成人的合法权益,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哪些权利。在我看来,最关键就是一句话:那就是面对未成年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的家庭,脑子想的与实际做的,应当就是两个字“优先”。

   这个“优先”,翻译成法律语言就是未成年人保护的“最大利益原则”。“最大利益原则”最早是由1959年《儿童权利宣言》确认为保护儿童权利的一项国际性指导原则。后来在若干国际公约和区域性条约中多次得到重申,如1979年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1986年《关于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特别是国内和国际寄养和收养办法的社会和法律宣言》、1987年《非洲儿童权利和福利宪章》。直至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成为确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里程碑。目前,在儿童即未成年人权利保护领域,“最大利益原则”已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并已被作为解释相关法律条文的依据。同样,这个“最大利益原则”也在我国“未保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由此可见,“优先”,既是我们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出发点,也是我们保护未成年权利的切入点,更是我们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落脚点。因为“优先”,才有落到实处的保护,才有事半功倍的预防。 

   池州市公安局建立的“平安校园”服务平台,正是因为其无论在工作思路还是工作部署、无论是组织协调还是管理规范,都时刻将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置于优先安排与特殊地位。不仅如此,而且他们还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力量、科学管理等手段方式,探索创新出了一条对应新时期、适应新形式的“护校安园”新路子。

   因为优先,才有领先一步的创新;因为创新,才有高人一筹的优秀。所以,如此有声有色的落实,如此有模有样的管理,如此有板有眼的决策,没有理由不成功,更没有理由不优秀。于是,池州市公安局建立的“平安校园”服务平台就这样获得了“最佳”,成了此次评选中优秀的“25佳”之一。

   各位朋友、各位领导,我们当然都知道,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同样应当知道,对未成年人的“优先保护”,就是对我们自己、对我们社会、对我们未来的“优先保护”;我们更加应该知道,对未成年人的“优先保护”,就是对青少年走向犯罪之路的最好“预防”,就是对触法青少年的最好教育、挽救和感化。

   最后,我给杨玉兵书记提出一个建议,您的报告中有一句话叫做“没有被边缘的校园,没有被忽视的隐患”,可否再加上一句话,叫做“没有被遗漏的人群”,我们希望关心社会上一切人。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相信我们有这个平台,能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得更好,而且我也祝愿池州市公安机关“平安校园”这个平台在未来的日子里做得更好,把我们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建立“平安校园”服务平台

                没有被遗漏的人群
           安徽省池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杨玉兵介绍最佳事例《“平安校园”服务平台》,

事例单位

安徽省池州市公安局

推荐单位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

实质评审单位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

中央部门实质评审意见

    安徽池州公安机关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系统化、规范化、动态化、信息化、长效化”要求,在校园安全工作中推出了模块化工作方法,建立了六项工作机制,有效促进校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建设,切实提升校园的抗风险、抵侵害能力的“平安校园”服务平台。

基本情况(背景、做法和成效)

为建立信息化条件下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长效机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净化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2012年以来,池州市公安、教育等部门密切协作,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探索创建了池州市“平安校园”服务平台。目前,全市5所大中院校、79所高初中,232所小学、171所幼儿园,以及公安、教育、食品药品监督、城管等部门已接入“平安校园”服务平台,实行信息化、扁平化和全覆盖、全天候的监管服务,做到“没有被边缘的校园,没有被忽视的隐患”,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护校安园”新路子。

一、抓规划,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科学化

一是创立校园安全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平安校园”服务平台的核心内容。池州市公安局认真借鉴银行业金融场所安全评估工作做法,率先将安全评估引入到“护校安园”活动中。通过梳理关于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定,筛选出基本指标,制定《池州市校园安全评估实施办法》,定期评估、量化评分、动态管理,全面、系统、即时反映各级、各类学校安全状况。

二是研发平安校园服务平台系统。池州市公安、教育部门会同航天信息安徽公司,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研发“平安校园”服务平台系统,将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网络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化、扁平化的管理服务。并依托平台系统,组织对全市学校的安全评估,按照评分高低,实行红、橙、黄、蓝的“四色积分预警”制度,分类指导,动态考评。

三是组建校园安全评估专家组。从全市教育、公安、政法等部门遴选人员,创建市、县两级校园安全评估专家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每学年对各个学校的安全状况,组织一次实地安全评估,指导做好“护校安园”工作。评估结果录入服务平台系统,作为分色动态管理和考核奖惩的基础。

四是构建齐抓共管的统筹治理格局。按照“系统化、规范化、动态化、信息化”要求,最大限度整合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形成监管合力,及时、有效加强动态服务和管理,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抓流程,实现校园安全管理规范化

“平安校园”服务平台系统包括治安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安全(重点是食品安全)、其它安全等五个管理模块。各级、各类学校在“平安校园”服务平台上,通过录入相关数据和工作情况,实现“纸质台账电子化,浏览检查即时化,管理服务便捷化”。

一是治安管理模块。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平安校园”服务平台,录入学校、幼儿园人防信息,“人来添加、人走注销”,逐项录入学校物防、技防建设情况,有特殊情形的在备注中标明,是否达标,相关部门一点鼠标即知。派出所随时对辖区各级、各类学校相关情况进行抽查,及时消除治安隐患,督促学校提升内部治安保卫水平。

二是交通管理模块。各级、各类学校每天或者不定期对学校周边交通状态、交通标志标识、存在交通隐患,以及校车和驾驶员信息管理进行了解登记,“平安校园”服务平台,随时报送相关文字和图片材料,各级公安交警部门依托平台,与学校互动沟通,消除隐患。

三是消防管理模块。包括各级、各类学校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防火巡查、整改隐患、灭火演练、疏散逃生、消防教育等情况。各级公安消防部门依托平台,督促学校提升自身火灾防范能力。

四是公共安全管理模块。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着力对学校食堂日常管理、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物原材料来源、日消耗、剩余物去向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以此督促做好校园食品安全有关工作。

五是其它安全管理模块。针对新出现的涉校安全问题,纳入进行管理,避免遗漏。

三、抓落实,推动校园安全管理上水平

一是日常管理机制。2012年5月,池州市公安、教育部门共同制定《池州市“平安校园”服务平台运行规范(试行)》,明确各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依托平台抓“护校安园”工作的职责任务。坚持“每天必抓”:学校填写“安全日志”,县级以下教育主管部门、公安派出所每天浏览辖区学校“安全日志”,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通过平台流转至上级公安、教育等主管部门。坚持“每周必研”:县级以上公安、教育部门每周汇总信息,分析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坚持“每月必通报”:每月对全市学校安全等级状况,进行动态评比,工作开展状况和绩效实行每月通报。坚持“每学期必普查”:每学期对全市学校安全等级情况进行一次基础核查,作为动态管理的基础。截止目前,已通过“平安校园”服务平台为学校、幼儿园解决问题近千项,消除安全隐患260余起。

二是问题督办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公安、教育部门严格按照《池州市“平安校园”服务平台”运行规范(试行)》要求,对“平安校园”服务平台上反映的问题,及时安排专人进行走访,实地核查,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到位。需由上级部门或当地党委政府解决的,由公安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联合以专报形式报请党委政府解决,并及时在“平安校园”服务平台上反馈督办问题进展情况。

三是部门联动机制。市、县综治委学校周边治安整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教育、公安、交通、卫生、行政执法等成员单位,按照各自分工和责任,解决各学校通过“平安校园”服务平台所上报的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解决情况通过平台及时发布,形成“护校安园”的整体合力。2012年5月20日,池州六中通过“平安校园”服务平台反映校门前载客车辆违规停放、乱设报刊亭等问题,公安、城管部门联动,在一周内予以解决,赢得学校师生称赞。

四是上下联动机制。市、县、乡镇(街道)三级联动,逐级明确责任和分工,其中市级负责全面组织协调、重大安全隐患和问题的解决、对“红色预警”的学校实行挂牌督办;县级负责及时组织安全评估、实行分级管理、督促“橙色预警”的学校提升安全工作水平;乡镇街道按照事权划分,组织日常管理。

五是考核奖惩机制。市、县两级公安、教育部门联合成立校园安全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池州市校园安全评估工作实施细则》,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评估”原则,把校园安全评估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对工作滑坡、发生一般安全事故的进行降级,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的实行“一票否决”。对被评为“一、二级平安校园”的学校予以奖励。对连续两次未达到定级标准的学校,向全市进行通报,限期整改到位。

六是平台数据安全机制。利用硬件防火墙、数据库加密、远程身份认证等多种手段,确保系统信息数据不被破坏和外传,教育、公安部门逐个对 “平台”用户进行信息采集,并发给每个用户一个UK证书,用户使用UK证书登录时,系统自动对登录客户端进行身份验证,核实访问人员身份,确保系统数据安全。

创新性说明

近年来,公安部、公安厅对校园安全工作紧抓不放,并组织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确保学校安全、学生平安。但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抓校园安保工作时,既没有一个好的抓好、好的平台去利用,也没有一套标准来督促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标准、要求来落实相关工作责任,往往是事后补救,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局面。池州市公安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系统化、规范化、动态化、信息化、长效化”要求,研发出了一套体现校园安全状况,发现校园安全隐患,并及时协调解决的平台,能有效促进校园加强人防、技防、物防等方面的建设,切实提升校园的抗风险、抵侵害的能力的“平安校园”服务平台。

 

附件(包括规范性文件、领导批示、媒体报道等):

1、2012年4月4日,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以“池州:未雨绸缪打造平安校园”为标题,对我市 “平安校园”服务平台试点工作进行报道,充分肯定了“平安校园”服务平台在梅龙、九华山等地试点一个多月以来所取得的成效。

2、2012年8月27日,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信息处在《安徽信息要情专报》第1107期编发专报《池州市推行“456”工作模式“护校安园”》重点介绍了“平安校园”服务平台。并专报省领导徐立全、唐承沛、陈树隆、谢广祥。

3、2012年8月28日下午,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树隆到我市调研“平安校园”服务平台。在池州一中,陈树隆听取了“平安校园”服务平台建设的有关情况汇报,现场观看了平台的应用流程,详细询问了平台的各项功能,不时点头赞许,对平台的建设成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4、2012年9月18日,《安徽法制报》以《创建“平安校园”服务平台》报道了我市深化“护校安园”活动,通过设置平安校园安全日志、校园食品安全日志等功能,建立电子档案,每天公布公开,督促各职能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勤勉履职,落实好“护校安园”的各项措施。

5、2012年9月4日至5日,公安部、教育部校园安保工作交叉检查组在我市进行校园安全大检查,检查组一行对我市的校园安保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平安校园”平台系全国首创,是做好校园安保工作的重要抓手。

6、2013年1月6日下午,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冬季行动”确保本学期末和寒假期间校园安全视频会议,治安管理局副局长阎正斌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池州市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杨玉兵在该局分会场,通过视频向全国治安系统介绍了我局通过“平安校园”服务平台,紧抓校园安全的经验做法。

7、2013年元月7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治安管理工作简报》第180期《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专刊》,刊发《安徽省池州市公安局创建“平安校园”服务平台提升校园安全工作水平》,充分肯定我市创建“平安校园”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破解难题,实现“没有被边缘的校园,没有被忽视的隐患”的经验做法。

8、2013年元月7日,池州市公安局联合池州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建立池州市“平安校园”安全评估专家库的通知》,建立了池州市“平安校园”安全评估工作专家库。2012年5月22日,池州市公安局联合池州市教育局印发《池州市“平安校园”服务平台”运行规范(试行)》的通知。

9、公安部科信局于2013年1月5日下发通知,“平安校园”服务平台获第三届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优秀奖。

 

没有被遗漏的人群

新闻背景:

     1月20日,由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共同举办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汪鸿雁出席研讨会并讲话。来自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全国妇联、全国律协等单位的领导,结合本单位本系统的工作职责和自身建设,就完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强化法律实施效果,儿童福利制度、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平安校园建设、少年法庭和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专业化,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外部力量和专业力量参与等作了发言。来自法学理论和实践部门的专家学者近150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主持。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大型系列活动,由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主办,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妇联、全国律协作为支持单位,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作为协办单位。自2013年7月启动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召开中央部门专家座谈会、委托九省市地方法学会开展调研、赴河北等省市进行实地调研、全面收集整理国内外立法例和研究成果并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文献数据库和理论研究专家库、起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修改建议稿并召开未成年人法律完善专家研讨会、开展全国性主题征文并征集论文4040篇、开展制度创新事例征集活动等。大型系列活动的开展,对推动我国未成年人法律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健全和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宣传未成年人法律制度,促进未成年人法学研究的繁荣和研究队伍的壮大,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