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桂明:监狱到底是什么地方?

(2013-02-10 18:04:31)
标签:

刘桂明

知识

如果没有爱

总和

弱者

杂谈

分类: 所喜所忧

刘桂明:监狱到底是什么地方?
——2012年第31期《民主与法制》封面解读

 

  说起监狱,许多人都知道,所谓监狱,一定是高墙电网、壁垒森严的地方。但是,最近本社记者通过“走基层”采访报道,却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这个不一样的结论就是“特色监狱”四个字。
  那么,监狱到底是做什么的呢?监狱究竟是什么地方?
  按照过去的传统解释,监狱有惩罚、改造、防卫、预防等四大功能。所谓惩罚功能,是指国家使受刑人的身心置于刑罚的条件下,限制其精神和物质生活而产生的心理痛苦效应的总和;所谓改造功能,是指监狱依据刑罚目的转变罪犯的犯罪思想,培养其成为遵纪守法的教育效应的总和;而防卫功能则是指监狱通过对罪犯执行刑罚防止其再犯罪,同时警戒、威慑、教育社会上其他可能犯罪的人,使他们不至于走上犯罪道路的效应的总和;至于预防功能,则有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种情况。
  本期策划聚焦的主题,正是既有涵盖惩罚、改造、防卫、预防等功能的普通监狱,也有拓展教育、培训、启发、辅导等功能的特色监狱。
  于是,一栋以《论语》书脊为栋梁、个人笔画为构架、爱心相拥为奠基而组合起来的“监”字的房子造型,加之以武警严格看守而延伸的封面创意,映入了我们所有《民主与法制》读者的眼帘。
  由此,我们看到了监狱的本来意义与拓展含义。
  一部《论语》的书脊,说明了监狱首先是一个教育人的地方。无论是基础文化教育还是传统文化教育,无论是兴趣爱好教育还是专业知识教育,无论是职业技能教育还是思想品德教育,无论是面对成年人犯还是面向未成年人犯,监狱始终要将教育作为改造犯人的基础与前提。被判刑入监的人,大多是因为在教育上出了问题、成了难题。于是,监狱管理者就想方设法要将每个犯人过去在教育上的损失给夺回来,在教育上的漏洞给补回来,在教育上的传统给找回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书脊其实不是书脊,而是平等教育的写照,更是监狱管理的栋梁。
  一个不太正规的“个”字,意味着监狱是一个改造人的地方。在这里,每一个曾经突破底线、超越边界的人平等接受改造。改造,是一个与今天的每一个犯人有关、和未来的每一个犯人有联的问题。可以说,所谓改造就是要让每个犯人心胸包容、心态放松、心存感恩、心系弱者。如果我们认为教育是改造的前提,那么,此时我们应该可以判断为,改造是教育的结果。正如一句名言所说:“身体坐牢,心灵不能坐牢;身陷囹圄,思想要冲破桎梏。”只有真正改造好的人,才算是真正走出了监狱。
  一面爱心居中的镜子,则折射了监狱是一个培育人的地方。通过教育功能,犯人得到的只是一种知识;通过改造功能,犯人获得的是一种心态;而通过培育功能,犯人拥有的是一种技能。因为这种技能,犯人才能回到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才能在社会中立足、生存、发展。监狱是一个监管犯人、监督犯人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监护犯人、保护犯人的地方。这一切来源于是否有爱。如果没有爱心,监狱就是一个看起来很神秘、说起来很迷惑、听起来很可怕的地方。所以,爱心相拥,是一面判断监狱能否培育正常人的镜子。如果高墙电网只是监狱的外形,教育改造才是监狱的内容,而能否培育人回归社会则是监狱的水平与才能。
  本期聚焦策划的,正是这些爱心相拥与真情传递的特色监狱。他们面对监狱改革的新形势,探索监狱改造的新措施,打造监狱管理的新形象,更是我们所期待和关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