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四川锦江监狱

标签:
刘桂明锦江民主与法制监狱指导中心杂谈 |
分类: 所见所闻 |
《民主与法制》杂志刘桂明总编辑走基层
2011年11月11日,《民主与法制》杂志社总编辑刘桂明不顾旅途劳顿,带领《民主与法制》社采访部主任连继民,记者王健及四川记者站副站长高飞等人,开始了他走基层的第二站——四川省锦江监狱。刘总编辑在走访中认真细致地考察了锦江监狱各个狱区,并与即将出狱获得新生的服刑人员进行了亲切交谈。
11月11日上午9时许,刘总编辑一行到达了锦江监狱,四川省锦江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黄建华和随行人员热情洋溢地迎了上来,几句寒暄后,刘总编辑便开始了锦江监狱的走访。
四川省锦江监狱位于成都市高新区,是一所关押刑事犯、职务犯和西南五省外藉犯的中等戒备度监狱。为了落实三项重点工程部署和首要标准,今年6月,锦江监狱被打造成四川首个“出监监狱”。出监监狱主要针对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监控回归社会前自然段中进行以适应性、恢复性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造,实现由“监狱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软着陆”。监狱开设了计算机、烹饪、服装制作、陶艺4个专业,让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提前体验当学生、当老师、当保安、当服务员的感受。
在监狱长黄建华和随行人员的引领下,刘总编辑来到了该监狱的回归指导中心,该中心包括招生、整训、分班、结业、实施和教学培训计划等流程,黄监狱长向刘总编辑介绍道:“出监监狱实行‘监校合一’,以‘专业管理、科学分工、协调配合、有机统一’的工作格局和‘扁平化’机构管理原则进行设置,建立了教务处、实训处、器材处、回归指导中心等职能机构,回归指导中心是完成整个过程的第一站。”
参观完回归指导中心,刘总编辑来到第二站的教学楼,在教学楼三楼的一间办公室,身着囚服的8名服刑人员正在电脑前忙碌着。据黄监狱长介绍,这8名服刑人员都是因职务犯罪而入狱,他们中职务最高的曾是副厅级,最低的也是副科级,他们都是从服刑人员中选拔出来的培训教师,有教国学的、有教烹饪的、有教应用写作的。当天他们正在为所讲的专业进行紧张的备课。
一位叫范平的服刑人员引起了刘总编辑的极大兴趣,他正在埋头编撰菜谱专著,这部专著他已经花了3年时间,计划十多万字。黄监狱长介绍说,范平出身烹饪世家,曾担任过南充市副市长和交通厅副厅长。听完介绍,刘总编辑动容地对范平说:“不管过去怎样的辉煌,也不管曾经犯下多少过错,人终得回归到人性的一面。关于做官为人以及在这里角色的转换,你们用辉煌的过去来现身说法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接下来,刘总编辑一行参观了警务中心、实训基地、教育区、刑务信息化室和四个监区。在第二个监区,由服刑人员组建的管弦乐队正在操场上列队整齐地进行演奏,他们以这样的方式热情欢迎刘总编辑一行的到来。黄监狱长向刘总编辑介绍道:“这支管弦乐队刚组建不到3个月时间,他们大都不识乐谱,但他们都很用功,现在已经具有了演奏的水准。”在这支乐队中,黄监狱长特别向刘总编辑介绍乐队的指挥吴友强,他说:“吴友强曾经营音响设备,因挪用公款夫妻双双入狱,吴判了8年,妻子判了10年。在去年春节的一次汇演中,吴友强一家3口(妻子和女儿)以他们自己的故事成功地演绎了一出情景剧,感动了全场。”
“自强不息,固正更生”,四川省锦江监狱正是秉承这样的教育理念,为即将回归社会的服刑人员重树灵魂,帮助服刑人员翻开人生的新篇章。参观完四川省锦江监狱,刘总编辑感触良多,他说:“这次四川锦江监狱一行收获很多、效果很好!”同时,刘总编辑对锦江监狱现代化、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
——
之四川省锦江监狱
发布:2011-11-16
13:32:24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记者 高飞
发自四川成都 摄影/黎志飞
《民主与法制》杂志刘桂明总编辑(左二)、四川省锦江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黄建华(右一)
刘桂明总编辑翻阅监狱资料
服刑人员正在制作茶盘
前一篇:从浏阳到长沙,风景这边独好
后一篇:知名期刊走基层 共同聚焦昆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