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律师:资本市场“守门人”

标签:
财经发行人中国律师创业板a股杂谈 |
分类: 所见所闻 |
博主按语:
http://img.zjol.com.cn/pic/0/04/22/15/4221516_643496.jpg |
201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大扩容之年,A股IPO数量和募资规模均创出新纪录。在各大投行借此获得不菲收益的同时,中国的发行人律师也从A股的349宗IPO业务中赚取了4.58亿元。
作为对"新财富中国最佳投行"排名的完善,《新财富》今年首次对涉及A股IPO业务的发行人律师进行评价,并推出发行人律师市场份额TOP25、发行人律师定价权TOP25两份排名。
在排名指标的选取上,该刊放弃了易受多重因素影响的IPO项目数量、通过率等指标,而通过计算各律师事务所的IPO业务收入、费率(律师费用/实际筹资额)等指标,综合考察各家律所的市场份额与定价能力,从而更能彰显排名的科学性与参考价值。从这两份榜单中,可以解读出中国发行人律师市场正在演进的种种变化。
在企业IPO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金融律师参与谈判、尽职调查、撰写备忘录、出具法律意见书,证券律师堪称资本市场"守门人"。而在去年中国发行人律师市场这块大蛋糕中,全国只有82家律师事务所从中获益,可见这是一个集中度相当高的市场。
但相比往年,北京律所在发行人律师业务上一统江湖的地位已有所松动。去年的204宗中小板IPO项目中,有92宗流出北京;117宗创业板IPO项目中,有42家落入北京之外的律所;而28宗主板IPO项目中,仅有3单外流。北京律所虽然还控制着绝大多数的主板IPO地盘,但在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垄断地位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2010年的中小企业IPO大潮也在改写发行人律师市场的格局。与去年主板IPO项目仅占8%相对应,发行人律师这一年仅有15.7%的收入来自主板IPO项目,其余84.3%均通过中小板和创业板IPO赚取。
由于发行人律师在创业板与中小板项目上定价能力更强,费率更高,在主板融资20亿元和在创业板融资5.7亿元,发行人律师获取的收益相等。聚焦于中小企业IPO业务的国浩,因此在2010年超越大项目为主导的金杜,IPO业务收入位居第一。
不过,在中国,发行人律师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参照2009年北京律所总收入50亿元以上、深圳律所总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数据,2010年发行人律师在IPO业务中赚取的4.58亿元,占律所收入的比重尚小,其未来的增长空间仍然值得期待。
(全景网/陈丹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