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明
今天是八月份的最后一天。
今天也是第七届中国律师论坛开幕的前一天。
今天从上午开始,严格意义上说,是从这两个月开始,就不断有律师朋友或打电话、或发短信问我,今年的中国律师论坛,我去吗?甚至还有律师大声责问:我们都已经到银川了,你怎么还不来?
每当这个时候,我或是笑而不答、或是答非所问。因为,我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我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不能由我来回答的问题。
按照咱们的传统文化,应当说,已经不在其位的我,就不必谋其政,所以,我就不好再往前凑热闹。所以,我就不便前往了。当然,作为客人前往可能还不错。毕竟,我曾经为前六届论坛出了力、操了心;毕竟,还有许多律师朋友为此给我封了不少吓人的雅号;毕竟,为律师已经打工12年的我还时刻在关注着蒸蒸日上的中国律师业。
当然,去不去是我的事,但是否愿意让我去就可能不是我的事了。
不过,去不去不是一个问题。是否关注、关心今年的论坛才是一个问题。对我来说,不关注她、不关心她,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我看来,不管我去不去,不管我能否去,我都希望今年的论坛有新的创意、新的热点、新的高度、新的收获。总之,希望她超过前六届论坛。因为,这个论坛离开谁都应该能办,这个地球离开谁都应该能转。
前不久,全国律师协会出面请我为今年的论坛辩论出谋划策。我义不容辞,当即贡献了一个辩题:当今中国律师业是否还需要“万金油式律师”?至于,后来是否采用,就取决于今年论坛的筹备者了。我以为,这是一个值得争辩的题目。在目前的13万中国律师中,究竟还有多少是这样的律师,究竟是否还需要这样的律师,的确是一种需要研究与探讨的现象。诚如我为前几届论坛设计的辩题一样,如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究竟应该是“筑巢引凤”还是“引凤筑巢”?我们短期内能否基本实现规模化?律师所的提成制分配模式究竟是“营养液”还是“海洛因”?我国律师业是否应该以培养学者型律师为发展方向?诸如此类的辩题,不一而足的话题,都不同程度地、不同角度地切合了我们律师业的现实难题与管理困惑。
不管我去不去,不管我能不能去,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已经离岗的打工者,我还是要衷心地感谢所有关心、所有问候、所有牵挂我的各位律师朋友!过去,你们是我的精神支柱;现在,你们是我的情感寄托;将来,你们是我的希望所在。
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会毫不犹豫地、兴高采烈地告诉他,在我眼里,中国律师论坛,永远是一个优秀人才汇聚的地方、一个先进经验交流的地方、一个前沿思想碰撞的地方、一个法律文化展示的地方。
中国律师需要这样一个地方,中国律师业需要这样一个平台,中国律师界需要这样一种文化。
今天是一个好日子,明天更是一个好日子。
一年一度的同行交往,一年一度的同业交流,一年一度的思想交锋,一年一度的情感交心,将在明天又一次闪亮登场。
我以我心,我以我情,祝福第七届中国律师论坛!祝福中国律师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