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明
2007年,真是一个“太有才”的年代。
在三天前的博客文章中,我发了一幅以江西几个县名组合的对联,最后故意说没有我们永新县名。想不到英雄所见略同,各位看官竟然都看出了我的“阴谋”:
永修铜鼓万年万载,
新建石城乐平乐安。
好几位老俵说,藏头不就是永新县吗?我顿时感动得拍手叫绝,恨不得马上就想请他撮一顿。缘分啊缘分!
原来,永新就在这里,就在前面。
永新是我的家乡,是我们许多永新在外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她在江西的西部,在罗霄山脉的中段。那里有漫山遍野的杜鹃,满目欲滴的翠竹,潺潺流淌的小溪,青青嫩绿的小草,遍地金黄的油菜花,蜿蜒伸展的盘山路……
其实,永新就是井冈山。原先,井冈山就属于永新。建国后,井冈山单独建制,成了一个垦殖场。后来,又成了井冈山县。再后来,又成了井冈山市。但是,不管怎么变,永新话却始终没有变,依旧是永新“古拉”人(永新乡音)。
当然,都依然是江西老俵,都依然是江西老乡。江西现有99个县,每个县的名字与我们永新这个县名一样,充满了吉祥与幸福,蕴含着文化与传统。春节期间,就有老俵以县名编成了短信。如:
天地瑞昌,万民德安;
身体泰和,生活永新;
洪德永修,文泰武宁;
理想兴国,事业上高;
财源广丰,积蓄万载;
新年吉安,全家安福。
这里一共嵌进了12个县名,分别表示了新春的祝福与新年的祝愿。
现在的人越来越有才,不仅能把地名编进去,而且也能把人名编进去。如:
事业顺治,身体康熙,品行雍正,学运乾隆,成绩嘉庆,
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德才同治,心情光绪,一切宣统。
也许,这是咱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我记得有一位老北京就曾给我朗朗上口背诵了一首以北京所有区县名组合的诗:
东西宣武崇,
朝阳海石丰。
延怀密平顺,
昌门房大通。
我们永新尽管属于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但是,追求文化、崇尚教育的传统则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当年,老师为了让我们记住所有的历史朝代,就以一首诗作为秘诀传给了我们:
汤尧禹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为了激发儿子的诗兴,我曾为他专门制作了一首藏头诗:
刘家子孙个个贤,
一表人材人人夸。
尘封岁月从头看,
好山好水好人家。
诗中所言好山好水,就是指山新水新永远新的永新。当年,郭沫若曾对永新这个中国第四大将军县激情赋诗:
长征逾万参加者,
烈士八千磊落才。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永新不只是近现代人才辈出。远在盛唐时代,就有一位被后人汤显祖誉为“莫向南山轻一曲,千金原是永新人”的“宇内第一歌唱家”许和子,应为古代永新人的杰出代表。
“不管千辛万苦,也要教子读书”的永新人,就这样不断激励下一代,不断鞭策下一代,不断教育下一代。
于是,在老师的栽培下,在父母的熏陶下,一代又一代永新古拉渐渐地成长了,慢慢地长大了。一批又一批的永新古拉带着乡音,带着乡情,带着乡韵,走出了山区,走出了江西,走向了深圳珠海,走向了北京上海,走向了五湖四海。
如果你要问我永新到底在哪里,假如你去了井冈山,她会告诉你一切谜底。但是,如果你在北京,你可以到北三环大钟寺去。那里有一个“湘赣边界特味汇”(用的是“湘赣边界特委会”的谐音,因为当年永新就是湘赣边界特委会的所在地),那里有好多永新古拉,有许多永新文化,有永新的特产,有永新的特味,有永新的特色……
可以说,那里就是永新的北京,那里就是北京的永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