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清华主持答辩

(2007-01-05 18:26:12)
分类: 所思所想
我在清华主持答辩
与在职硕士合影

  12月24日,是许多人经常念叨与期待的平安夜。

  但是,这一天对即将于明年春天毕业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在职法硕来讲,似乎还无暇顾及。

  因为这一天,他们将面临毕业论文答辩。

  其中主持诉讼法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的正是本人。

  作为清华大学法学院的联合硕导之一,我每年都要参加两次这样的答辩。这对我来讲,也是一个非常难得而有益的学习机会。

  24日一早,作为主席,我第一个来到了清华大学明理楼。位置决定行动,行动代表责任。

  9点整,答辩正式开始。

  分坐我两边的清华大学张卫平教授和张建伟副教授、陈国庆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汪海燕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开始聚精会神地听取学生的论文观点与内容概要陈述,然后就论文向学生发问,提出意见和建议。

  4个小时之后,8位学生的论文答辩全部结束,随后进入答辩评议程序。

  当全部在场的有关与无关的学生退场后,我们便开始认真评议与表决。

  评委们评议认为,今天答辩的水平不一般、表现不简单、学习不容易。最后一致表决,8位学生的答辩全部获得通过。

我在清华主持答辩
答辩现场

  回到答辩现场的学生听到评议表决意见后,都情不自禁地鼓掌庆贺。

  作为答辩主席,我代表各位评议专家作了如下总结:各位专家一致认为,我们今天的答辩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各位同学提交并答辩的论文选题“新”。在今天答辩的论文中,既有比较敏感的“严打”课题研究,也有正在试点的“预审三项制度”探索研究,还有需要完善的“初查”与“未决羁押”制度研究,更有需要修改的“证据补强”、“传闻证据”与“取保侯审”及“公诉裁量”规则研究。所有这些论文可以说是选题新、观点新、资料新、角度新;第二,各位同学的研究态度“实”。今天参与答辩的同学均来自司法实践部门,其中既有公安刑侦部门的警官,也有公诉战线的检察官,还有审判岗位的法官,你们论文写作的选题、视野及论证方法非常实在、功底颇为厚实,同时又特别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实证研究。这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一种求学与研究态度;第三,今天答辩的形式非常“活”。刚才各位同学都能做到脱稿宣讲陈述,答问简洁,答辩有力,显得非常自信,可见你们的准备工作很充分。另外,各位同学在答辩中能够直面现实中的工作难题与制度困惑,勇于承认工作中的缺憾和自身的不足,同时又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怕老师提出的高难度问题。对这种学风,我们应该大加褒扬。

  总结之后,我又结合学生的答辩,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撰写论文时要“有一说一”,不要离题万里;二是选题论证时要“是一说一”,不要不懂装懂;三是论文答辩时要“见一说一”,不要无理狡辩。

  答辩结束,皆大欢喜。

  因为平安夜就在眼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