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5git时评财经 |
分类: 商业财经 |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24/7d8fdea283a64fd483ba60bac5e721e7_th.png
正可谓: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服务,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也是通信领域的至理名言,在PolarCode方案获得认可之后,举业欢腾,同时,有一大批专家冒出来,非常严肃地说明: eMBB场景只是5G三大场景中的一个小场景,而PolarCode又是这个场景中的一个小解决方案,言辞傲娇,且糅合着大量的英文,但笔者认为,这个事儿对于中国通信人士和通信爱好者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质的改变,夸大性地庆祝在情理之中,出几个“中国掌握5G标准”的大标题无可厚非,更何况,有些事情的推动需要借助情绪的力量,先把梦做得大一点也无妨,何况,这本来就是一个“追梦”的时代。
码上谈兵,Polar靠什么获胜?
在本次5G短码方案的较量中,单从技术角度讲,Polar并不占优,它的两个竞争者都具有更长的编码寿命,我们在相关的验证阶段,也只是证明了Polar码在高频场景下支持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传输的可行性,比之现有蜂窝网络的频谱效率提升10%而已,但Polar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正在于强大的支持阵营。业内人士透露,Polar码阵营支持者包括华为、中兴、小米、阿里巴巴、联想、中国三大运营商以及宏碁、联发科、台湾大学等等,正是这些支持者在一个类似“投票选举”的活动中,让Polar获得了59张选票,碾压其他两个竞争者,而地球人都知道,背后的大Boss则是中国的电信市场。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24/22dad96b4fe54bf6836b5352b234b374_th.png
事实上,Polar取得胜利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中国巨大的电信市场,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电信业本来就是一种彻底的服务行业,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标准上依据市场做些妥协也是正常的商业手段,但市场要发挥优势,前提是中国需要有一批类似华为、中兴等企业舍得花时间、花成本进行前期投资。众所周知,任何的电信标准都具有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甚至能左右巨大的利益分配,而标准的制定、调试、成熟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动辄三五十年,甚至更长,正如华为领袖任正非所言:通信领域,没有50年的时间,是干不成什么事情的。受制于体制和文化,中国的企业很少有这种长远的战略眼光,毕竟,我们的科技企业还很少达到了50年的,而国内的办公室大楼最多也就70年产权,这样就导致我们经常错过前端的科技浪潮,通信领域在2G、3G时代都没有任何话语权。
梦幻5G时代,会有什么奇葩事儿?
平心而论,中国电信人士又岂能不知道通信标准的重要性,只是2G/3G时代,中国在企业、经济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都不成熟,从而酿成了非常大的悲剧:每次通信研讨会上,中国人只能作壁上观,不仅丢掉了话语权,也丢掉了巨大的商业利益。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高通一直向苹果、三星等手机企业收取专利费,这是其利润的重要支柱之一,而这部分费用又肯定会体现在手机价格上,而后再销售给终端消费者,中国恰恰贡献最多。在这种商业背景下,欧美企业就让自己形成了一个非常健康的正循环:收取专利费--->研发新技术、新标准--->在新时代接着收取专利费。笔者深深担忧,高通联合苹果、三星在中国掘金之后,是不是又憋着什么大招呢,好像当年iPhone一样改变世界,而随着5G时代的临近,这种担忧越发强烈,也越发地感觉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来势汹汹: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24/fb9b6d93c6bf4c309b2f3be9ac355df4_th.png
5G标准有望全球统一,这也释放出一个信号:国与国的概念将会淡化,当然,这还要结合语言、交通、政治等层面的发展,但毫无疑问,我们要继续努力,争取在世界重新分配的时候占据主动,这无关民族情感,只关乎发展。(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