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语电影在近十年里迎来了最快速的发展,而华语导演也逐渐站到了世界的舞台上。他们或引领着华语电影的发展趋势、或丰富着华语电影的类型,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经典的电影。在笔者看来,中国现代性的整个历程造就了华语电影本身的形态,只有保留足够的符码与记忆,才能在电影领域里有所建树,而以下四位导演就是笔者心目中最让人难忘的。

大“风”骤起的张艺谋
“风、风、大风、大风……”当《英雄》里秦兵在攻打赵国时,放出震撼的剑雨之后大呼此语。虽然张艺谋在此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呼语并非古语,只是他自己的创作,然而在笔者看来这股“大风”却代表着张艺谋导演在华语电影中的地位。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张艺谋导演就是这样的“风”导演。经他拍摄的每一部电影不仅能在电影圈掀起飓风,还能如微风般让你的心底有所触动。一部《红高粱》被法国最权威的影评刊物《电影手册》评为年度世界十佳影片第一位的荣誉,打破中国长久以来关于农民只能是“苦悲”的电影描写方式,让笔者感到惊喜;一部《活着》荣获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的突破,让中国电影第一次以如此重磅的姿态进入了世界电影人的视野;一部《英雄》携着众明星大杀四方,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商业大片模式。这就是张艺谋,用电影制造“飓风”的导演。

繁“花”似锦的关锦鹏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里曾写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话用来形容关锦鹏导演最是合适。在关锦鹏导演的作品里,我们看不到任何“好莱坞”式的影子,在市场偏爱“商业化”的今天独树一帜,让商业化大片和文艺类影片共存共进,丰富电影市场的类型。
关锦鹏导演的作品就如盛开在寒冬里的一朵梅花,而关锦鹏导演在电影中对女人和爱情细腻描述也正如梅花般芬香、素雅,却无比低调。笔者还记得在第一次看完《女人心》后对于婚姻和爱情的关系产生了怀疑,是否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就一定会产生一段完美的婚姻呢?至今仍然让笔者猜不透。而《胭脂扣》里如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对爱人的理解包容让笔者感动不已,早已忘记这是一部“鬼”片。纵观关锦鹏导演所有作品和其拍摄风格,如花如梦,似梦似幻,为华语电影带来了最缺乏的细腻。

“雪”中送炭的宁浩
当张艺谋和关锦鹏已经名扬满天下的时候,宁浩还在北京靠给大学生拍写真集苦苦生活。然而宁浩的崛起是如此突然,仅凭一部小成本的《疯狂的石头》就跻身一线导演之列,而该片所描写的黑色幽默对于当时风气不正的中国电影来说是雪中送炭,让中国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导演。
300万的投资能得到什么回报?存银行能够得到3.3%的收益率、放到余额宝里可以得到7%的收益、投资股票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血本无归,但是300万投资的《疯狂的石头》却搏回了2200万的收益。这部作品对于当时大投资、大明星、大制作成风的华语电影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让大家回归了电影的本质——剧本。一部好的剧本,或者说一个好的故事才是一部好电影的基础,否则再多的投资也是浮云。肯定有太多的影迷跟笔者一样,在看完《疯狂的石头》后热泪盈眶,不仅因为整部电影实在太好笑,也因为看到了中国电影类型的多样化。

“月”隐残云贾樟柯
有可能你还没有听说过贾樟柯这个名字,因为他的作品实在不热,但是每一部都如此的与众不同。正如诗中所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在残云中的月亮,只是时不时的才显露出它的明亮和皎洁,让人感叹它是如此的圣洁。
笔者第一次接触到贾樟柯的作品是在1999年,在一位好友家里看到了这部《小武》(拍摄于1997年),那时候笔者突然发现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那个可悲的名为小武的小偷让我们了解了世界并不都是阳光普照大地,也有夜晚黑暗的另一面,而贾樟柯就像天上的明月,让我们看清了生活隐藏在黑暗里的真实面目。之后每次看贾樟柯的作品,那种对生活的敏锐嗅觉和独到的观察角度,笔者都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这就是贾樟柯,让我们领悟到生活原来不仅有美好,还有无奈。
这四位导演让笔者对电影的态度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也让笔者在以后看待每个电影作品的时候更加的成熟。华语电影从来不缺乏好的剧本,缺乏的就是能够让好剧本变成好电影的导演。张艺谋、关锦鹏、宁浩和贾樟柯代表着中国电影导演的最高水平,他们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正是这些截然不同的风格让我们的华语电影迈入了世界电影的舞台。(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88328702 ,并注明出处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群交流6629396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