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续集】毁“片”不倦的“续集们”

(2014-01-19 19:26:59)
标签:

咖啡

印象

经典电影

被打

续集

娱乐

分类: 影评书评
 【续集】毁“片”不倦的“续集们”

   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期待的事情就是有一天星巴克宣布可以对咖啡免费续杯,而这个世界上同样值得我们期待的事情就是有一天电影导演和制片人宣布不会对电影出续集。咖啡“续”比之电影最大的优势在于,不管怎么“续”品质不会变,口味始终如一,花一分钱享受N杯绝对超值,而后者非但无法保证品质,还价格奇贵,绝对坑爹。岁月如梭,多少经典电影活生生被“续集们”给毁了,但是总结起来,续集毁“片”的招数大多来自这3种“杀手锏”。

杀手锏一:换主角导致角色与演员形象差异过大

 

   一部电影最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主角,然而我们无数的制片人在完成了一部卖座的电影后,在媒体一片万恶的吹捧声中真的以为自己才是整部电影的灵魂,将那些“抢”了自己风头的主要演员们纷纷更换,但是其殊不知,在拍摄“2”的时候也是他电影事业中最“2”的时候。

   就笔者看来,换主演最失败的莫过于《蜘蛛侠4》。当年托比·马奎尔演绎的蜘蛛侠木讷、憨厚,因为长着一张“屌丝脸”,所以跟蜘蛛侠的定位奇准无比。而每次看到他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你心中都会有一个信念:这货一定能成功。前三部打下的基调让人们已经习惯了蜘蛛侠的长相,就好比谈到孙悟空,想到的就一定是六小龄童一样。所以当加菲尔德成为新一代的蜘蛛侠时,人们并不能够接受,也因此导致该片成为蜘蛛侠系列最不赚钱的影片。

杀手锏二:乱编剧本导致剧情又臭又长

 

   《变形金刚3》,是的!我要说的就是你我儿时的“玩伴”变形金刚。还曾记否,2007年作为导演的迈克尔·贝和作为执行制片人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带来了《变形金刚》,当我们看到的时候心潮澎湃,那些熟悉的人物和名字一一出现在了大荧幕上,而紧凑的故事性和火爆的场面让人完全无法将视线移开。正是如此精彩的这一部电影,为投资方带来了超过7亿美金的票房。

   或许是赚钱能力太强,连导演迈克尔·贝都陷入了疯狂的状态,让威震天一次又一次的被打倒,然后又一次又一次的复活。说实话,该系列电影的票房还在稳步上升,但是剧本的质量是每况愈下,矛盾冲突不够、人物性格不突出、连场面也越来越雷同。其实这就是续集的通病,因为所有好的想法都用在了“1”,而到了“ 2”就不得不到垃圾桶里找找看以前已经淘汰的想法,凑合用了。笔者很担心《变形金刚4》就纯粹变成另外一部《环太平洋》:从头打到尾。

杀手锏三:减预算导致制作品质下降

 

   在大多数情况下,续集的预算一般比第一部更高一些。原因很简单,第一部聚集了足够的人气,第二部处于稳赚不赔的状态,所以你投入越高,赚得就越多。但是也有部分“2”一改常态,缩减了预算投资。

   说到“2”缩减预算的情况就不得不提《特种部队2》。在笔者看来,《特种部队1》是一部难得的佳作,无论是剧本还是演员的选择上都堪称上乘,因此其在票房上跟《钢铁侠2》打成平手笔者也并不惊奇。但是到了第二部,制作方将预算锐减4000万,因此我们看到了一部“正常”的好莱坞英雄式硬汉电影,无内涵、无故事,各种打、各种杀,无聊至极。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相比第一部的“全明新”阵容,第二部真的来了几个“全明星”。虽然《特种部队2》在最后还留下了一个尾巴,看似制作方有意要再来一个“3”,然而“2”就已经失了水准、降了品质,那么“3”就有可能将该系列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部又一部的续集、一部又一部的继续“2”。只敢于炒冷饭,失去了创新能力的电影行业究竟还能有多少的潜力,观众又将为这些“2”买单到几时呢?就笔者个人看来,007式动辄20多集的盛况将一去不返,所以唯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让电影行业在巅峰状态保持更久,否则必将被观众抛弃。(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88328702 ,并注明出处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群交流6629396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