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英雄】美式英雄:来自大洋彼岸的快速“电影”

标签:
微博大洋彼岸之路成就角色娱乐 |
分类: 影评书评 |
薯条、汉堡、炸鸡已经成为美国的标志,而它们所代表的美国文化就是两字:快速。现在这种特性已经蔓延到了美国的电影里,特别是英雄电影。蜘蛛侠、蝙蝠侠、绿巨人、美国队长……已经被所有的中国观众熟悉,并且跟我们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英雄文化,同时让我们对于英雄的认知有了一些改变。
超能力:偶然成就的英雄
中国的英雄人物跟美国截然相反,想要成为英雄必然要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过程。比如中国的剑客都是从小勤奋练习才能在未来一剑成名,拳王更是得被打得体无完肤才能成功,甚至连齐天大圣也得在如来佛的五指山下度过500年的孤独时光后才变成了斗战神佛。
但是我们转眼来看看美国的英雄,彼得·帕克在参加课外活动的时候不小心被蜘蛛咬了一下就拥有了蜘蛛的能力,布鲁斯·班纳在做实验的时候意外被伽马射线辐射后拥有了变身的能力,斯蒂夫·罗杰斯更是在服用了秘密药物后幸运的成长为唯一的美国队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不小心”、“意外”,还是“幸运”,几乎都是无需时间的历练,一夜之间就能够成为超级英雄。这些超级英雄颠覆了我们成功需要努力的思维,似乎在鼓励人们投机取巧。
出身:平民出身为主
在我们的“科幻故事”里,英雄的出身一定要非常有渊源,不是武林巨擘的弟子、就是具有几代传承的世家子弟,甚至有时候还会是某个皇帝的儿子,因为只有这样的背景才能让他们从小开始接受功夫的传承,所以一夜之间学会某种逆天的武功几乎不现实。
然而就笔者了解,美国式的超级英雄里除了公认的“富二代”蝙蝠侠以外,出身几乎都不好。蜘蛛侠就是一个学习成绩一般、运动能力一般、外形一般的宅男,而美国队长则是一名军人出身,也没有任何显赫的家世,唯一比较好的就是绿巨人,他在拥有超能力之前是一名生物实验室的科学家,但在其儿童时期也是过得孤苦伶仃。这样的一个设定更加贴合大多数观众的生活,毕竟在茫茫的人海里,“富二代”的数量实在有限,既然已经有了蝙蝠侠大哥,其他人等还是寻个普通人家就“嫁”了吧。对于这一点,倒是给了很多的观众希望,虽然出身不高,但依旧有成功的可能性。
责任:锄强扶弱
或许中国在中庸文化的影响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即便是英雄们也大都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出手惩恶扬善,除暴安良。无论是宁愿在花果山当土大王的孙悟空还是被逼上梁山的108名好汉,几乎都是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才开始扮演起英雄的角色。
看看美式的英雄们,当他们了解到自己拥有超能力后,就秉持着“能力越强,责任越大”的原则开始了英雄之路。彼得·帕克就是其中代表人物,白天上课,晚上就“兼职”城市守护者,不断的与各种恶势力作斗争,到最后不仅与犯罪份子打交道,还能帮助孩子救回跑到树上的小猫。如果把这个精神强加到中国的孙悟空身上,笔者简直不敢想象孙悟空到处维护正义, 消灭妖精时的画面,因为没有了那句“妖精,还我师傅”之后,只剩下“妖精,看打”就显得过于无厘头了。
中美文化的差异造就了这么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谈不上谁优谁劣,毕竟这些被制造出来的英雄作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打击犯罪,让世界更加的安全、和平,所以这些来自美国的“快速”电影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并不多,而业界某些人士担心其“会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的论调就显得杞人忧天了。(科幻星系/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用以下方式联系,并注明出自科幻星系
QQ:88328702 MSN:wangk1026@hotmail.com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科幻星系群交流66293965
个人新浪微博欢迎关注:http://weibo.com/sfw/
科幻星系官方微博:http://weibo.com/kh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