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6月,这个看似与今天要谈及的电影《悲惨世界》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个日子,实际上却非常重要,因为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正是在这时完成了自己的著作《悲惨世界》。这位当时流亡在大西洋上盖纳西岛的大文豪,用这部小说给我们展现了法国在大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景象。这部小说不仅对当时的生活环境做出了史诗般的描述,更对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这也使得从1958年开始,它就不断的被改编成电影、音乐剧。然而这次由汤姆•霍伯导演的电影《悲惨世界》是否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是否能够比百老汇版本的音乐剧《悲惨世界》更加精彩,我们不妨让它们来PK一下!

视觉效果:音乐剧布景“简陋” 电影特效画面震撼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台上的一切都在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声光电技术。因此我们在音乐剧《悲惨世界》十周年的纪念音乐会上发现,华丽的布景配合上声光电技术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在我们的认知中,音乐剧的舞台效果无非就是换背景板,演员就是画画妆、换换服装而已。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剧带来的舞台效果同样让我们震撼不已,宏大的场景被搭建了出来,灯光效果的变换不断刺激着我们的视觉,虽然演员的唱功现在依旧非常了得,然而还是被赋予了更多的表演成分。这些元素都使得这出精彩的音乐剧在1995年推出后大受好评。

而不管音乐剧的布景如何的华丽、复杂,相对电影来说它们都略显“简陋”了一点。在这次由汤姆•霍伯导演的电影《悲惨世界》里,我们看见了更多宏大的场面,比如休•杰克曼饰演的冉•阿让跟成千上万的人一起拉纤的画面就将我们深深震撼了,而在电影里,我们到处可以看到还原得非常真实的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建筑和风土人情。这些都是音乐剧无法给予的。更加真实的还原那个时代,在视觉效果上来说电影版《悲惨世界》完胜音乐剧!

听觉效果:音乐剧现场直播 电影后期加工
也许现在的科技手段足够让一个音痴通过对声纹进行后期处理从而发出天籁般的声音,但是音乐剧,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音乐的效果。音乐剧的音乐并非来自播放的CD或者MP3格式的音乐,而是舞台上演员真实演唱的,所以这种现场表演、现场收听的效果绝对是非常震撼的。
特别是在1987年开幕的百老汇版音乐剧《悲惨世界》里,饰演冉•阿让的寇姆•威尔金斯和饰演爱波妮的弗朗斯·卢菲勒用他们动人的表演和动情的歌声让每一位现场的观众都为之动容,并且当年就得到了东尼奖13项提名中的9个奖项,其中包括最佳音乐剧和最佳原创音乐。因为这部音乐剧无论是内容还是表演都是上上之作,所以一直到2003年前都在不断排演,而CD的销售更是时至今日,并且有各种语言的版本。
相比这些专业的音乐剧演员,休•杰克曼、安妮·海瑟薇和罗素·克劳就显得菜鸟了很多,尽管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且在经过后期的加工后,我们在电影院里看来都有不错的表现,但跟音乐剧那种现场的震撼相比,这一切都显得风轻云淡了。所在听觉效果方面,这种音乐类的东西电影永远只能跟着音乐剧的屁股后面跑。
市场效果:音乐剧普及度低 电影受众群大
其实早在20多年前音乐剧就已经进入中国了,但是真正让我们了解音乐剧的还是那部《猫》,因为就算大部分人没有看过它,也听过那首由芭芭拉•史翠珊演唱的《猫》主题曲《Memory》。但这一切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音乐剧在中国的普及程度非常低,大部分的中国人甚至一生都没有去看过一场音乐剧,更别说具有一定水准的、好的、经典的音乐剧了。

而电影就完全不一样,电影这个事物进入中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作为一本世界名著在中国也颇受欢迎,因此如果从市场的受欢迎程度说,将其拍成电影绝对比音乐剧更加能够得到大众的欢迎。并且这次电影版《悲惨世界》由休•杰克曼、安妮•海瑟薇和罗素•克劳三位好莱坞实力派巨星主演,因此更加能够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去欣赏这部史诗巨著。
即将上映的电影版《悲惨世界》由去年横扫奥斯卡的《国王的演讲》的导演汤姆•霍伯执导,对于这种歌舞类的电影他也是第一次尝试,但让其略感轻松的是音乐剧版本《悲惨世界》的制片人卡梅隆·麦金托什也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可以帮助他更好的抓住精髓,把控质量。导演汤姆•霍伯的电影风格非常的稳,制作非常精细,很难让人找到大的纰漏,因此笔者有理由相信,这次电影版《悲惨世界》值得我们进入影院去看、去聆听,一起走进大革命时代的法国,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科幻星系/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用以下方式联系,并注明出自科幻星系
QQ:88328702 MSN:wangk1026@hotmail.com
个人新浪微博欢迎关注:http://weibo.com/sfw/
科幻星系官方微博:http://weib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