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互联网生存

(2012-06-21 12:45:50)
标签:

濮阳

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舟

端午节

百度搜索

it

分类: 前沿技术

   端午节来临之际,如何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非遗”,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国务院曾多次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端午节、七夕等民俗节日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事实上,非遗也遭遇了“难以走出去”、“生存困境”等一系列挑战。除了“非遗”的收录和认定外,各地也展开了一系列的传播、展示活动,让历史文化、手艺得到沉淀和传播。

   恰逢端午节假日,一个“讲述龙舟的故事”的视频在网络上受到了广泛关注,视频讲述了一个执着的小伙子,当所有的同龄人都外出打工,追求经济利益回报时,他坚持跟着师傅学徒,做龙舟,但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龙舟没人要。在叹息文化风俗或消亡急于寻找出路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搜索营销,并尝试通过百度搜索平台推广自己的龙舟,结果订制龙舟、邀请表演的反馈纷至沓来。他不仅发家致富,当初跟他同时拜师的师兄弟们也都纷纷结束打工生涯回来跟他一起创业,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丰收。

   以往人们片面地认为,保护“非遗”得不偿失,不仅需要付出一定成本,而且无法突破产能瓶颈,实现量产。“非遗”的互联网化让社会看到了一个出路,中国有5亿多的网民活跃在网络上,不少公众对民间艺术、习俗持支持态度,甚至通过互联网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和经济链条中,在现代商业的冲击下,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获得了经济和文化的双赢。

   统计显示,互联网已成为非遗产品以及传统民俗的主要传播和销售渠道。河南省举办了 “网上看河南”采风活动,在线传播濮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目名家明段。今年5月,百度联合国内8家知名博物馆打造出百科数字博物馆,让人们通过互联网即可身临其境般地观赏文化精品,更平等便捷地了解历史文化。。湖北林球明通过百度推广将米雕这种民俗卖到了全国,年销售额达到百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