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电影一直处于低迷现状和当今的社会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如今的导演更看重的是商业环境所带来的利益,很多电影处于空洞状态,说白了就是骗取观众手头的钱而已,压根就不能把电影当做一种艺术来看待。
相比起来,植入式广告电影如果有好的题材,好的演员及导演,那么如果在尊重观众前提下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至少这样的电影还考虑到观众的眼球,然很多电影却在刻意的弄植入式,笔者认为太牵强的植入式广告会让人认为整部片子都没有意义,就比如说,去年在微博上炒的比较热的《西风烈》,看着宣传片好像很给力的样子,等观看到一半的时候,才发现满屏幕的广告,而且很鲜明很刻意,让人看得很不舒服,导致观众对电影一点兴趣都没有。
记得1998年获得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的《楚门的世界》很不错的黑色喜剧,片子由导演安德鲁·尼科尔所拍摄,在1998年获得不菲的票房,甚至喜剧天王金·凯瑞一度冲击奥斯卡奖,尽管他的表演尚未得到奥斯卡评委的青睐,但他至少已经征服了大部分普通观众。
而在《楚门的世界》里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片中明显地穿插了各种明显的广告(植入式广告),节目通过插入广告获取利润。这就不难让我们知道,一部好的片子如果很自然的植入一些广告那么不会被观众所记恨,而如今的大众传播的一个特点是,它的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人群”另外一个特点是传播的信息同时拥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可以说《楚门的世界》是一个商品,是一部完美的植入式广告影片。
这就让我想起去年的三部贺岁片,这三部贺岁片最有意思的是葛优都在其中扮演了角色,说起葛优,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每部片子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植入式广告,就拿年底最热门的《非诚勿扰2》来说吧,片中很明显有植入式广告,这就使得《非2
》在上映后,植入式广告电影被推向了人们的话题,我们在《非2》里很明显的看到了,比如:北京旅游局、奔驰车、淘宝网、剑南春、某钻戒、某手机等等,有好事者居然把《非2》评为商业片之王,指责冯小刚是个忽悠大王,片中无处不展现植入广告的痕迹,不过细心的观众在《非2》看到了一个很模糊的植入式广告,而且在当下又引起了一个话题,在片中有观众发现了在如此高端的别墅里居然有一台古董级的双筒洗衣机,仔细一看居然是海尔,这就让大家很是疑惑,于是口水战就引起,有人说,这就是冯小刚的自然广告植入,而有些人说,海尔不可能拿一台古董的双筒洗衣机做广告,时至当下,海尔有万万千千的产品,随便拿一件都能和片中很匹配,这就使得这个“植入式广告”变得扑朔迷离。

笔者认为,海尔洗衣机在《非2》里出现应该是正常的,毕竟是一个大牌子,在片中如果要放洗衣机那么也得放海尔,毕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企业的产品来与《非2》那些唯美端庄的画面相匹配,再说了,如果真的是植入广告,那么至少也得把LOGO展示得更为清晰,或者用台词一笔带过,所以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偶然的物品出现,应该不是广告。
不管《非2》中的海尔画面到底是不是植入式广告,与本文干系不大,笔者只是在这里提一下而已,对于这样模糊或者偶然的广告,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应该不占少数,如何辨认一个真正的植入式广告呢?那么就需要观众来检查,来议论,来探讨,因为现在的广告扑朔迷离很难辨清,就比如去年春晚剧组号称整台晚会无一植入式广告,但是还是有好事者找出相关的广告信息,但笔者认为那些找出来的所谓的广告也是春晚迫不得已才给的镜头,你不给这样的镜头那到底给谁呢?就好像在《非2》中给的海尔镜头一样,这些都是必然的出现。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在这样一个商业化社会里,生活无处不广告,身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些是比如的出现,有些则是真的广告,是真是假还是幕后者知晓,作为旁人只能劳费一下脑细胞,细细分析,然后豁然慨然。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m.cn/s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