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勇气

(2008-05-17 23:30:55)
标签:

绿丝带

汶川

地震

自然灾害

电影

it

分类: 影评书评

 

 

http://whb.news365.com.cn/ys/200805/W020080517345852037601.JPG
 
http://whb.news365.com.cn/ys/200805/W020080517345852032073.JPG
 
http://whb.news365.com.cn/ys/200805/W020080517345852185776.JPG
 
http://whb.news365.com.cn/ys/200805/W020080517345852187206.JPG
 
http://whb.news365.com.cn/ys/200805/W020080517345852184663.JPG
 
http://whb.news365.com.cn/ys/200805/W020080517345852343775.JPG
 
http://whb.news365.com.cn/ys/200805/W020080517345852344820.JPG
         


    
关于“灾难片”
    
    有些事物,我们向上天祈盼在现实中永远不要遇到,只是通过光影故事来感受。《后天》、《完美风暴》、《龙卷风》、《垂直极限》、《泰坦尼克号》,美国人通过先进的电脑特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逼真的浩劫的场面。而此类故事在其他国家也不鲜见,比如日本近年拍摄的《日本沉没》。这次第61届戛纳的开幕电影《盲流感》就是一部由巴西、加拿大、日本三国投资制作的灾难片。
    
    很多优秀的灾难片之所以有让人动容的力量,是因为它体现的人文关怀,一种人类面对无情的灾难所体现出来的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最本能的不屈不挠。当年,无数女观众看《泰坦尼克号》看得梨花带雨,所哭的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所饰演的为爱而死的杰克,所鄙夷的是罗丝未婚夫的只求自保。十年后回想,我依然记得的是电影中那个在一片慌乱逃命中仍然平静地弹奏生命里最后一曲乐章的乐队,那对在海水浸漫船舱时蜷缩在床上紧紧握紧双手安然相守的老年夫妇和那些让妇女孩子们先上救生艇的人们。《泰坦尼克号》的成功不是没有理由的,只为它,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人性善恶,在灾难面前,毫无掩藏。
    
    期望所有的灾难都只在故事中出现,而现实中不幸遭遇天灾的人们也能像电影中描绘的那样带着大家的祈福,怀抱信念守望相助坚强勇敢地活下去,走出灾难的阴影,这才是灾难片的真正意义。
    
《冰海沉船》
    
    导演:罗伊·沃德·贝克
    
    主演:肯尼斯·莫尔
    
    霍纳尔·布莱克曼
    
    1912年4月,当时号称“世界之最”的豪华游轮“泰坦尼克”从南安普顿启航,那一刻无人知晓,这趟处女航的终点不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坚,而是海底。船上两千多名旅客里聚集了各色人等——没落的贵族,新兴的暴发户,以及希望到美洲大陆淘金的平民。在甲板上晒太阳的富商大贾和社会名流,想着在这条崭新的巨轮上度过逍遥一周。甲板下面,低等客舱里挤满了数百移民,他们要到新大陆去开创新生活。
    
    1998年,《泰坦尼克号》上映,片子里一对小儿女杰克露丝爱得惊天动地,以至,1912年的海上悲剧倒成了他们爱情的背景色。因为这部好莱坞爱情大片,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以及1958年的老电影《冰海沉船》又一次从人们记忆深处浮现。
    
    《冰海沉船》真实生动地刻画了船上那群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物,一个漂浮海上的“小世界”。故事开场时灯火通明、乐声悠扬,一派欣欣向荣,仿佛这个世界是前一刻才新造好的,充满无限希望和可能性。当人们在喧嚣中入睡时谁也不曾料到,一场灭顶之灾迅即降临。船行极地海域,撞上一座漂浮的冰山,仅仅为时10秒钟的碰撞造成船舱进水,据工程师的估计,一个半小时后客轮就会沉没,而赶来救援的最近的船只无论如何也要在四个小时之后。现有的救生艇只能救走妇女和孩子,将有一半人只能听命于命运的安排。
    
    现实里,头等舱的乘客优先登上了救生艇,他们中只有4名妇女在海难中丧生。而二等舱和三等舱里的272名妇女中,幸存下来的只有96人。三等舱通向甲板的门甚至被锁上,以防下面的乘客涌到甲板上。真实的往事不免让人心生“世态炎凉”之叹。
    
    许久以后,事过境迁,人们回忆那分外艰难的时刻,涌现心头的一桩一桩,都是生命中安静美好的期许,比如勇气,比如情义,比如浪漫,比如死生坦荡。所以,《冰海沉船》里有我们希望看到的坚强与平静,克制与隐忍。生离死别那一刹,故做轻松的丈夫哄骗着不肯离去的妻儿;发如霜雪的老夫妻相拥而卧,十指交缠;在越来越倾斜的甲板上,依旧镇定温和的船员,以及,直到海水漫过他们身体时,仍在演奏拉格泰乐曲的乐队。
    
    那些故事,也许发生过,也许没有。我们只知道,那一夜,乐声回荡于冰海上空,如泣如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与尊严。
    
《泰坦尼克号》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凯特·温斯莱特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故事的剧情是大众早已熟悉了的:1985年寻宝探险家从在大西洋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打捞起一个锈迹斑斑的保险柜,其中不见珠宝踪影,却有一幅保存完好的素描——一位佩戴着钻石项链的年轻女子。而这则新闻引得电视机前百岁老妇的激动不已。老人名叫罗丝·道森,正是画中女子。一段陈年往事在老妪口中娓娓道来——1912年4月10日,罗丝与她的母亲及未婚夫钢铁大王之子卡尔·霍利一同登上了初航的泰坦尼克号。另一厢,不羁的底层画家杰克靠在码头上的一场赌博赢到了船票。厌倦了表面光鲜实则腐朽无情的富家生活的罗丝眼见未婚夫的势利,母亲的不见亲情,只把自己当成拯救没落家族的筹码,一度打算投海自尽。就在这样的际遇下,杰克救了欲跳海的罗丝。短短几日,两个年轻人相识相爱相惜。然而邮轮撞冰山的灾难给这场炽热的爱情划上了悲伤的句号:杰克把爱人推上了一块漂浮木板,自己却长眠于冰冷的海水中……
    
    本片是名利双收的典型好莱坞灾难片,获得了1998年奥斯卡11项大奖。同时,在全球票房狂收18.35亿美元。
    
    这个典型好莱坞爱情故事唤起的,却是近代史上一段伤心事。英国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客轮”或是“梦幻客轮”。邮轮耗资7500万英镑,长882.9英尺,宽92.5英尺,高度相当于11层楼。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从英国南安普敦开始,途经法国的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的昆士敦,目的地为美国纽约。4月14日晚,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两小时四十分钟后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为人所知的一次海难。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她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到泰坦尼克号沉没那天为止,西方世界的人们已经享受了100年的安稳和太平。科技稳定地进步,工业迅速地发展,人们对未来信心十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这一切。这艘“永不沉没的轮船”——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构造物,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因为对自然的威力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处女航中就沉没了。泰坦尼克号将永远让人们牢记人类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
    
《后天》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
    
    主演:埃米·罗森
    
    杰克·吉伦哈尔
    
    故事是虚构的科幻题材,却有着深深的现实烙印,直到今天我们也不禁要问,如果我们再不善待环境,是否会像本片描述的那样,或有一天终将遭到自然的惩戒。在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下,美国的电影人给出了他们的思考和申诉,当他们的政要一度傲慢地轻视着环境保护。
    
    《后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因为全球变暖而导致的气候突变、末日浩劫的画面。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博士在埋头于气候数据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将是二次冰河世纪的来临。博士带着他的研究结果,试图提醒政府官员采取预防行动,但却被那些只知利益的政客轻慢地打发了:大家笑他的危言耸听,愚惑大众。然而,末日来得太快,博士的科研报告终于化为现实:灾难袭击全球,从美国到欧洲,洪水肆虐后降临的是冰封。幸存的人们争着逃生,而逃命的唯一出路就是朝着赤道靠近。当别人都在朝着温暖的南方行进的时候,博士则反其道而行之:从华盛顿向着纽约,一路往北,为的就是营救被困纽约的儿子。而他的儿子山姆和女朋友则相携着,在灾难面前体现冰封不住的情感。
    
    电影以外的现实中,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7年12月,澳大利亚签署《京都议定书》,至此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美国签字却又退出。当美国的民众开着大排量的豪华汽车,享受着夏日里凉飕飕的冷气的时候,若能忆起《后天》里描绘的那幅灾难画面,把空调温度调低一度,平时出行多踩踩脚踏车,那么《后天》的主创在票房成功之后,也得到了他们所追求的现实意义了。
    
《世贸中心》
    
    导演:奥利弗·斯通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
    
    《世贸中心》初上映时,有人揶揄导演奥利弗·斯通,“越战斗士披上了美国国旗”。这一次,当巴蜀大地的震动传到我们脚下时,很多人说,想起了《世贸中心》。当死亡和毁灭真正在身边上演时,方才掂量出希望与新生的分量,“勇气”与“求生”远比我们所设想的更复杂更深沉。
    
    《世贸中心》以“9·11”事件为背景,唤出那段在美国人心头造成永久性伤痛的恐怖记忆。故事开始于2001年9月11日万里无云的清晨,消防总署警铃大作,世贸中心遭恐怖袭击倒塌,消防警员约翰·迈克劳林和同事们迅速整装奔赴现场。高耸入云的大厦冒着浓烟,受伤的人躺在地下痛苦呻吟,残楼摇摇欲坠,为了营救来不及逃脱的人,约翰带着队友冲进了大楼,然而就在那一刻,大厦二次倒塌,前来救援的所有警员被压在了里面。当约翰在碎石中醒过来时,身边一具一具是同伴的尸体,他和另一位名叫威尔·吉米诺的警员成了惟一的幸存者。在后来的24小时里,他们凭着异常强大的毅力和勇气,寻求生的希望,直到赶来的救援小组将他们解救。
    
    约翰和威尔的故事是完全真实的。恐怖袭击后,2749人丧生,在坍塌的高楼废墟中,被拯救出的只20余人,第18和19位便是约翰·迈克劳林和威尔·吉米诺。被拯救出之后的2个星期内,他们动了无数次手术,在医院呆了两年才伤愈回家。
    
    2004年,斯通听说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他被它感动,也因此诞生了这部影片。他说:“9·11”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我希望从一个微观视角把它表达出来,我选择了两段坚固的婚姻和两个废墟下的人,陈述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家庭、他们的一切。和剧中人一样,我相信宽恕和宽容。”在影片开拍前,尼古拉斯·凯奇曾一次次拜访警员约翰,问了他近千个问题,听约翰讲述被压在废墟瓦砾下的24小时中,孩子、妻子以及家庭支撑着他们,让他们忘记身体的疼痛和精神的恐惧,最终被营救出来。“那一天世界看到了恶魔的存在,但他们两人却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无畏和爱。”这就是斯通要讲述的故事,就像电影海报上描绘的影像——双子塔矗立在阴影中,可中间就是光明。
    
    斯通说:“在世贸大厦的废墟里,有看不见的东西被埋在下面,那里有金子,它确实在那里,记住那一天原来的样子,是大家恳求我们讲述的故事。”对很多人来说,2001年是个沉重的年头,“9·11”是一场恶梦。重温灾难时刻让人不舒服,让人难受,甚至让人哭,而《世贸中心》讲述的就是灾难过后的疗伤与治愈——正视那些感受,卸下防备,释放恐惧。
    
《龙卷风》
    
    导演:简·德·邦特
    
    主演:海伦·亨特
    
    比尔·帕克斯顿
    
    美国西南各州常遭飓风和龙卷风的袭击,其中龙卷风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雷电。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生生在新奥尔良造成一幕人间惨剧,那年夏天的美国南方境况惨不忍睹:房屋燃烧,大街被淹,满城浮尸,如同非洲内战城市,整个新奥尔良处于无政府状态的边缘。
    
    许多人对龙卷风的直观印象,则源自这部《龙卷风》。
    
    龙卷风的暴戾和神秘吸引了大批科学家深入研究,深入风暴中间是最危险的行为,但也是探索龙卷风最有效的方法。乔和离婚的丈夫比尔就是这类“天变不足惧”的追风人。他们的感情已经破裂,比尔也已找到新的恋人,但出于对龙卷风研究的痴迷,两人还是决定共同追逐一场俄克拉何马州的飓风,并把新研制成功的探测仪放到龙卷风中心收集数据。
    
    在《龙卷风》里,女主角乔会走上研究龙卷风之路,也是因为幼年时,一场恐怖的龙卷风暴袭击家乡,父亲为了保护家人而被风暴卷走。这段经历促使她在成年后选择成为专业研究龙卷风的气象专家。
    
    其后的故事里,肆虐的龙卷风也罢,气象学领域的最新研究也罢,天灾人祸下,最终成全了一对本已分道扬镳的夫妻。对于男主角比尔来说,他可以无畏地追风,却不能抉择自己的感情道路,一边是志同道合的乔,一边是畏惧惊险生活的新女友,左右为难。后来,女友终于无法忍受惊险、动荡的生活而与他分手,又一场龙卷风袭来时,他和乔一起救出了乔的妈妈,在危急关头改进了探测仪并收到了完整的风暴中心的资料。千钧一发之际,两人相携着与死神擦肩而过。尘埃落定那一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好莱坞的童话总是大同小异,而我们,也总是愿意相信童话。谁不想,命悬一线时,心如明镜,渡尽劫波后,轻唤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我是传奇》
    
    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
    
    主演:威尔·史密斯
    
    一场基因变异所导致的病毒肆虐,让大部分人类毙命,让小部分人成为僵尸般见不得光的食人行尸走肉,让一个人天赋抗体而不停寻找治愈这场灾难的方法。
    
    纽约,这座曾经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都会,在这种莫名的病毒的侵袭下,瞬间变成了阴森恐怖的“死城”。除了主人公罗伯特·内维尔和他心爱的狼狗伙伴,这里活下来的居民在可怕病毒的作用下,转眼都变成了吸血僵尸般的异类。对于内维尔来说,纽约城已经是恐怖之都。白天,他忙于狩猎从动物园里逃窜出来的动物来补充食物,制作各种防护僵尸进攻的机关,也要冒险捉一个活僵尸来做抗体试验。最大的战斗不是他和僵尸间的殊死搏斗,而是他和死一般寂静的孤独的斗争。沉重的压抑感伴随着大半观影过程,在漆黑的电影院中,感受那种黑色的孤独。孤独的可怖甚过死的威胁。而人的不甘一人,不懈追求病毒抗体的执着则在孤独的映衬下显得更为透彻。
    
    影片改编自美国著名的作家理查德·马特森创作的同名科幻小说,小说出版于1954年,是第一部描写“病毒入侵人类”的科幻小说。在好莱坞发展过程中,不止一次把《我是传奇》搬上银幕:1964年上映的《地球上最后的人类》,1971年上映的《最后一个人》,都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而成。
    
    病毒爆发所导致的恶果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发生过。2003年的一场非典,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病毒变异的恶果。而鼠疫一度成为人类杀手。人类历史上曾有过数次毁灭性的鼠疫肆虐。首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疫情持续了五六十年,流行高峰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持续近300年,仅在欧洲就造成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于1860年,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60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