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散文是在六月写的,用来回忆从前的那些日子,没想到文扬竟然永远停留在我的记忆中了。我的心中并没有悲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走的,那是人类的命运,也是人类前进的源泉。我们所要做的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给人类留下一些东西,也在自己生命的尽头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重溯时光源头
苏学军
真的感叹时光如电,在长大的同时,时代也在飞速地发展。现在正好可以借这篇短文重溯当年的美好时光。
自己的家乡当初是一个叫做黄土北店的小村庄。村庄由几百栋几乎一模一样的砖瓦平房组成,其间纵横着窄窄的一到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的土路。村庄的北面是一个芦苇摇曳的大水塘;东边是被石碾压得平平的场院,场院的一角堆放着小山一样的麦秸;南边坐落着土地庙改建的小学。在这些之外,是没有边际的绿色原野和几条通向未知的道路。小的时候,这就是我的全部世界;水塘就是浩瀚的大海,场院是任我奔跑的大地,而学校则是我向往的神秘的知识宝库。在这个平静、祥和、近乎原始的村庄,我渡过了自己梦幻般的童年。
在刚刚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村庄,随父母搬到了城镇。几年过去了,我飞快地长大,眼界扩大了,知识丰富了,也终于知道世界是那么的辽阔,而且在世界之外还有无数个世界,不过那个小村庄已经成了童年的一幅最美丽的剪影,永远印在了心中。
中学的时候,因为奶奶的去世,我再次回到了村庄。我惊异地发现,眼前的景象与心中的那个村庄竟然有天壤之别,虽然我知道它就是我的故乡,可是心目中那些高大的房屋缩小成了一片片低矮的农房,辽阔的池塘不过是个不大的水坑,而那个场院用不了一分钟就能跑到尽头,唯一没变的是从小学校中飘出的朗朗读书声。用了好一会,我终于明白,村庄并没有变化,是我长大了,变化的是我的视界。
后来,我上了大学,再后来我离开北京去了新疆,一去就是十年。当我回来的时候,自己已经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变成了一点点改变世界的大人,而小村庄此时已不复存在,在那里矗立起据说是亚洲最大的居住社区。不过这一次,我的心中倒没有什么波澜,因为它就在我的心里,无论到天涯海角,从来也不曾失去。
说了这么多与科幻无关的话,是因为在我们这一代人之中,大部分与我有着相似的童年。在那个时候,与家乡类似的小村庄像群星一样地遍布整个中国大地,一样的落后,一样的原始,一样的安详……在三十年的短暂时间中,我们飞快地长大,从孩童到少年到青年……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也迅速地从农耕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更进一步向信息社会迈进……与发达国家的孩子不同,我们经历了从个人到社会的双重进步,我很科幻地自认为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我们本人不正在经历着一段科幻般的人生旅程么?
不过我还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对劲。现在我就坐在自己的书房内,面对着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一边吸着烟,一边喝着铁观音还一边听着流行音乐,悠哉地写着这篇短文。我身处的这座漂亮的楼房就矗立在曾经是小村庄的那片土地上,而数不清的这样的楼房所组成的现代化城市已经替代原始的村庄,在中国的疆域中竞相拔地而起。我本该对这些感到欣喜,感到兴奋,可是……我并没有。我现在有了电脑、汽车、房子和许许多多从前根本不敢想象的东西,可是我并没有期待已久的快乐,甚至还平添了许多烦恼。于是我终于明白,我们在得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总在失去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自己饥渴地阅读着所有能够看到的书籍,全然不管是否能全部理解,直到那篇叫做《神曲》的科幻小说在眼前展开一个神秘瑰丽的世界,自己的视界一下子从小小的地球扩展到灿烂的群星深处。从此自己就迷上了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雪山魔笛》、《飞向半人马座》,还有许多记不得名字的小说,一部部看过来,如痴如醉,乐此不彼。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下子看不到科幻小说了,勉强忍了半年,终于在中学的时候,自己拿起了笔,开始描述那向往已久的梦想中的神奇世界。起初是自娱自乐的,后来试着与别人分享,再后来终于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不过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写了几十万字,却没有一篇小说发表,甚至自己身边根本也找不到一个有共同爱好的同仁,就这样一个人痛并快乐着。
也还记得,经过自己苦苦寻找,终于与罗宏斌、星河、杨平、凌晨、刘珉等北京的科幻爱好者取得了联系,在北师大主楼前的空地上,大家畅所欲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自己的心中是多么的激动啊。后来大家开始定期聚会,与会的科幻迷也越来越多,再后来还创立了科幻迷刊物《立方光年》。
等一等,就让我多回忆一些吧。
闪回一:几个科幻迷在我公司留宿;早晨,星河忽然把我叫醒,轻声说我们出去吃早饭吧;我说,把大家都叫起来呀;他说,别,身上就一块多钱了,两个人还不知够不够;最终我俩在床底下找了些硬币,才溜出去吃了早饭。
闪回二:第一次见裴晓庆和杨平,两人长发披肩,英俊潇洒,心中暗道,真帅呀,简直是美女杀手,结果有一次裴晓庆到我朋友家取东西,被居委会大妈当作流氓,严加防范;当然,现在他们留了短发,显得成熟了,却也显得人老珠黄了。
闪回三:内蒙古呼和浩特,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组织的笔会,星河与刘珉在席间喝酒耍滑,宾馆的辩论又胡搅蛮缠,笔会结束后二人坐飞机回北京,我却因为身份证没带,只得独自一人坐火车,老天不开眼啊。
现在想起来,那时我们除了年轻,几乎一无所有,可是那些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多么让人喜悦呀。然而现在,人在,物也在,大家还是经常聚会,我却再也体味不到从前的情绪了。
细细想来,对我酷爱的科幻小说不也是这样吗?由于社会的开放,也由于《科幻世界》的努力,我已经能够阅读到国内外大量的优秀科幻作品了,可是我心中的激情却日益消散了。购买科幻书籍似乎成了例行公事,可一摞书放在书架上,读过的越来越少,即使阅读的,也觉得没有那么引人入胜了。我起初以为是自己出了问题,到论坛上一看,与我有同样感觉的同学大有人在,这的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了。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有人说这是世界性的科幻退潮。有人说,是现在缺少优秀的科幻作者,缺少优秀的科幻作品。
我思考着,渐渐有了一个答案:我们长大了,我们对自己的梦想和渴望有了更高的要求,可是科幻作品所蕴含的内容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并没有与我们的要求同步,于是造成了我们的焦虑和失望。
其实这并不一定是坏事,有失望就说明我们还有梦想,而梦想不就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么?它也将承载着人类迎来下一次翻天覆地的质变。我想,这也是科幻小说存在的积极意义。
就让我们期待着吧,把梦想的翅膀化为金属的机翼,化为拖着熊熊尾焰的火箭,化为反物质动力飞船,航向遥远的星辰彼岸……
2007年6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