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功夫之王影评神话传说票房娱乐 |
分类: 影评书评 |
《功夫之王》估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了,最早起源于成龙和李连杰这两位“功夫片之王”一直想合作的夙愿,叫“双J计划”,演变啊演变啊,最后就成了这部《功夫之王》,影片是合拍片,好莱坞有投资,咱们中国也有投资。故事非常繁杂,从成龙、李连杰两位在其中饰演的角色就可见一斑了,成龙在里面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唐人街卖古董的老头,一个是影射八仙之一铁拐李的鲁彦,李连杰也有两个角色,美猴王孙悟空和默僧,除了双J(成龙和李连杰)外,其他演员还有李冰冰、刘亦菲、刘亦菲她妈、导演罗伯·民可夫他老婆、他妻弟……你说杂不杂?
剧情介绍
影评
毕竟《功夫之王》讲述的是一个西方孩子的武侠梦想。虽然编剧是美国人,导演在西方也是个新人,但它总体上也有华人的集体创作,比如演员、武打设计、舞美等。这是中西方文化的一次交汇,代表西方人对中国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了。
故事结构上,中间一段是中国内容,两头是国外的社会现状。讲述了一个在贫民区里长大的孩子,面临着西方黑社会对他的欺压,于是做了一个武侠的梦,最后梦醒时有了武功。它代表着人们对正义的一种渴望。这确实是西方进入中国文化的一个视点,传扬的是中国的侠义精神。
有观众反映故事太简单,不像中国原有的《西游记》故事或者白发魔女的情节,但“孙悟空”只是它借助的元素之一,它本意就不是拍《西游记》的故事,而是借助“孙猴子”这个角色表现对武术的理念。如果国内观众按照原定的套路套,肯定不能得到满足的。看一个影片一定要看它的“核”——核心理念。
每个人对电影的希望不一样,电影很难对每个个体愿望进行满足。但电影不能偏离大众的梦幻。在剧情上,《功夫之王》不太像常规电影,写的是段“梦中梦”,在结构上有创新,但要说绝对的类型创新很难说,首先要看什么标准。以前反映中西文化交融的电影也有,《黄飞鸿》系列里就有一部写黄飞鸿到西方经历的。
我不看好它的国内票房,估计到不了两亿吧,起码感觉身边没多少人吵嚷着要看它。它是外国导演拍的,在中国观众中可能遭遇“水土不服”,这是一个外国人视角、外国人写的故事。从明星号召力看,成龙、李连杰他们跟国内的80、90后都隔着两代人了,年轻人对他们两人不会有太特别的感觉。虽然他们的身价是千万美元,但茱丽亚·罗伯茨的电影在中国也不见得全卖得好。
国际上的票房估计跟中国差不多,这两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处下降趋势,刘亦菲、李冰冰也不具备国外号召力。感觉涉及中国的题材还是应该吸纳中国编剧参与。
但国外很看好,并且想打进中国的市场,这是肯定的。这次《功夫之王》就像一部“试水”之作,好莱坞本身创作题材就在枯竭中了,还曾经去中国香港买过《无间道》的版权。我就听说《为黛茜小姐开车》的导演目前就在中国拍片,是拍中国题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