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的《长江七号》自开拍以来就备受关注,而今已经拍竣且进入后期制作。《长江七号》作为周星驰三年磨一剑的重要作品,由于后期制作的原因,《长江七号》将退出暑期档,改在新年档上映,加入贺岁战团,而上映时间越来越远,观众的期待值也随之上涨。
继《功夫》后,周星驰费尽心思炮制的《长江七号》在经过漫长的筹备期之后开拍到后期制作都务求尽善尽美,一丝不苟。眼看着偶像的头上逐渐长出一缕缕银发,我们星迷对他的新片是倍加期待和珍惜。
切入正题。关于科幻。所谓科幻片,即必须以科学(未知科学)为基础,这个是关键,这点有别于其他玄幻片等。也就是说,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影片内容中的情况有可能发生。而国内至今拍摄的科幻片寥寥无几,例如包括《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隐身博士》等几部,但基本上其中科幻的元素并不深刻,而只是在其中作为噱头罢了,因为“科幻”二字足够吸引观众。
“科幻”为什么能吸引观众?也许是因为观众对科学(未知科学)的好奇心所致。而像美国的科幻片对美国观众来说已经屡见不鲜,《E.T》、《星球大战》都算是成功的典范。而就目前中国的国情来说,一没有资金条件,二是怕输不起,在中国赞助商如果真的想拍也是找那些大导演,但是如果票房不高的话,适得其反,偷鸡不成蚀把米,试问,谁愿意第一个吃螃蟹啊?回答,周星驰。
为什么星仔敢在科幻片上作出尝试?不仅因为有着巨大投资(星辉自己投资的),据说和《功夫》的投资差不多,我欣赏星仔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他曾经在戏中这样说过:“想象力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而有了资金,有了想象力,有了良好口碑,有了广大观众支持,有了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决心,我们是否应该大力支持《长江七号》?大力支持我们中国的科幻片?
而许多人在看过《功夫》后,大批影片情节太“弱智”,而我认为仅仅是因为“简单”,我认为最好的故事不是曲折离奇,而是返朴归真。假如去质疑《长江七号》是否是“弱智科幻”,我保证,绝对不会。没错,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向来“无厘头”,但绝不“弱智”。甚至影片许多情节设置都是足够聪明的。
当然美国的一些科幻片,而也有这种失败的范例,像耗资巨大的《世界大战》则在科幻片上摔了一个大跟头。这种只重视科幻,因而顾此失彼的电影,是不完美的。当然,《长江七号》不可能达到那种规模,中国的“大科幻时代”远远还没到来。而非说《长江七号》完全是一部科幻片,未免太过草率。在影片定位为温情、喜剧、科幻,而资料上往往把“科幻”二字摆在最后,因为《长江七号》作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剧情片来说,科幻也只是是剧情需要。而《长江七号》依靠“飞碟”等噱头我想可能也是因为星仔喜欢《E.T》,喜欢斯皮尔伯格,而《长江七号》整个故事非常温馨,一切源自于星仔的童心未泯,正需要“飞碟”、“通讯器”等道具来包装,并不是为了市场而生硬地强加上去。或许,《长江七号》不是真正意义的科幻片,但也只有等到影片上映再作定夺。
总而言之,我对《长江七号》是有信心的。也许又会是一部让你开怀大笑,让你感动的温情喜剧片。我坦白说,我期待《长江七号》不是因为它有科幻我才更期待的,而是对星仔以往的电影的依恋和喜爱。而周氏电影中一贯的草根情怀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而从星仔以往的影片来看,《长江七号》不会让我们失望,而且是一定要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