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影评书评 |
作者:青纱魂
大刘的作品中也曾把一些小人物推到改革的风口浪尖处。而《中国太阳》却以一个文盲为主人公,实在是一个极端。文章的开篇描述了一个要离开缺水的家乡的水娃。他的初始愿望很简单,不过是喝不苦的水,赚一点钱。――生存的最低起点。但是随着他的目光一步步的深远,他的理想也越来越高。最终,他来到了北京,成为了高空清洁工。当他在大厦的最高处俯视整个城市,他悟出了这样的道理:“事情得从高处才能看清楚。如果你淹没于这座大都市之中,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纷繁复杂.城市仿佛是一个无边无际的迷宫,但从这高处一看,整座城市不过是一个有一千多万人的大蚂蚁窝罢了,而它周围的世界又是那么广阔。”他立志成为一个北京人。你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农民工发迹的故事。命运不仅仅把他牵引至这里。凭借着高空清洁工的经验,他成为了“中国太阳”上的一名清洁工。他有了站在更高处的机会――俯视整个地球。作为一个文盲的他,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抚育自己的地球。内心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他喃喃的说:“站在这么高处,人们想的问题肯定不一样。。。。。。”
《中国太阳》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幻。看开头,我几乎看不下去。但是看到后面,却令人振奋不已。又是一部把厚重的现实与极端的空灵结合起来的作品。它通过对一个普通农民工的不断变换的目标的描写,最终想说的只有两个字:高度。它探讨了当一个人处在不同的高度上,不同的精神追求。当我们的主人公在太空中俯视地球时,即使他只是一个小学文化的农民工,思想也被拔到了超越常人的高度。水娃说的这段话让我很感动:“是的,回不来了。有人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从不向与己无关的尘世之外扫一眼;有的人则用尽全部生命,只为看一眼人类从未见过的事物。这两种人我都做过,我们有权选择各种生活,包括在十几光年之遥的太空中飘荡的一面镜子上的生活。”当他提出要驾驶“中国太阳”进行星际航行时,连当初改变他的人生的教授庄宇也感慨的说:“可我万万没有想到你沿着那个方向走了这么远,已远远超过我了。”
韩松说在技术背景下,刘慈欣的文章实际上形而上的。这句话说的极准。从大刘的文章可以看出来,他要表达的是一种精神:对宇宙博大的崇拜,为技术的热爱,对未知事物的强烈的渴望。在宇宙的博大与技术的冲击下,就连水娃这样的一个农民工也走上了通往恒星的旅程。我想到了一句不恰当的话:“物尤如此,情何已堪!”
前一篇:《死亡幻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