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择 概率 性格  -  机器与生命的界线

(2006-07-27 19:01:03)
分类: 科普新解
 
 
  如果把人们面对一件事有可能作出的一切反应都看作是选项的话(选项个数无穷大),那么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看作是一个选择。人的一生也就可以理解为从始至中都在做选择题。

  做出某一选项而放弃其他,这主要取决于性格。性格决定了面对事物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的概率。做出这一选择的结果又将影响选择者的性格,从而丰富他的性格,影响以后做出某一选择的概率。选择的概率与性格互相决定。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面对与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同一问题。到底是先有“随机的选择”还是先有的“性格”?
 
  以下是我的假设:当第一个或第一批人出现的时候,他们面对一切事情作出某一选择的概率百分之百取决于随机的概率,百分之零取决于性格。因为最初的性格也要由做出选择后的结果决定,没有第一次选择的结果,也就不存在性格。在作出由随机概率做出的选择之后,便有了第一次选择的结果,也就形成了最初的性格,这时的性格在影响“作出某一选择”的概率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也就是说人们作出某一选择的最主要原因还是随机的概率。
 
  随着日后选择的数量不断增加,性格越来越丰富和稳定,在做选择时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随机的选择越来越少。细心的你会发现,在第二段的第一句中有个漏洞:“主要取决于性格”。那么次要的原因呢?现在可以告诉你是随机的选择。第二代人出现的时候不再是白纸一张,前辈的小部分性格以基因的形式储存到了后代。即使后代没有做出第一次选择,他们的性格也不再是0。而且这时的第二代还会受到第一代人直接的教导。
 
  这也会影响第二代人作出选择。但这“教导”既不属于“性格”也不属于“随机的选择”。因为是否听从前辈的教导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只受“性格”和“随机的选择”二者的影响。事实上,几乎所有年龄越小的孩子,就越听从大人的指导。已经形成了本能,记录在了他们的基因里。本能可以理解为性格的一个分支。本能的形成与性格形成原因一样。在孩子自己的性格未成型之前,他们面临的选择可以理解为只有一种:是否听从长辈的指导。A是,B不是。本能影响作出这一选择的概率总是大于随机选择。这一特例的形成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

  如果说生命所特有的奥秘(机器所不具有的)就是性格的话(人具有创造性,是因为目前计算机可选择的选项远远小于人的选项),那么只要突破性格这一界限就说明,机器有可能超过人类。根据我的假设,性格的形成是许多次选择的结果,而第一次选择是随机选择的,目前计算机已经具有随机选择的能力。所以,理论上讲,只要能把一个无限长的选项(包括人一生中所有的选项)输入计算机,那么它就可以具有性格。有了性格就有了感情,再加上机器的特点,就可以替代人类。

  生命和机器都是数学,理论符合数学的原理,那么数学中的元素就可以把理论变为实践。其实实践也属于理论,只不过理论是未发生的实践,只是时间问题。
 
  每一个人都可以理解为一个宇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事的原则(没有原则也是原则的一种),每个宇宙都由许多规律支撑,不同的宇宙就有不同的定律。同样的数值1带入到不同宇宙中相应的公式,便会得到不同的值。就像不同人看待同一件事就有不用的意义。但总有一些定律是某一宇宙集团中大多数宇宙所共有的。我们所谓的“怪”“另类”就是被大多数具有相同定律的宇宙用来描述那些不同于自己(或大部分宇)所具有的定律的少数宇宙。(这里的少数宇宙中就有一个叫做某某的)仅仅是描述不同的称号。少数宇宙如果引此为豪就是没必要了。不同人有不同的个性,关键是能否更好的发展自己,忽略个性作用而仅仅关注个性的外在表现是一种虚度。

  补充:每个宇宙的定律不一定都会被其自身充分认识到,但的确存在那些定律——只属于某个宇宙的定律,即使埋没在这个宇宙的黑洞中也还是存在着且发挥着作用的。每个宇宙与它自身的定律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改变的关系,宇宙与宇宙之间也有联系,当两人达到共识时就可理解为两个宇宙出现了一个交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