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大嘴说事 |
爱心不分大小
全民公益时代来临,你愿意做公益吗?面临这样的问题,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也确实是的。在中国青年报对此做的调查中,有进98%的人表示愿意。但当被问到,你做过公益志愿者吗?参与调查的人有62%没有做过,32%有时做,只有约6%经常做。这样的调查结果折射出一种社会心态,那就是公众的善念和善行严重不对等,向善之心有余,行善之举不足,言行难以一致,表里难以统一,之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由此不难看出,公众并不缺少爱心,大多数人的心中都有向善的种子,但如何将这些因子激活、使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进而形成一股向善的能量与动力、行善的勇气与信心,是摆在社会和公众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微博的诞生为发展公益提供了新的平台,也为公众的善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微博过亿的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聚焦某项公益活动。由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到蔡康永号召的“明星慈善格子屋”义卖,公益活动越来越多地开始依仗网络平台在进行。媒体人、知名主持以其超高的人气和影响力,使得公益活动如虎添翼,得到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对贫困地区的学生生活条件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
而微博平台的妙处,还在于这个平台的平等与开放。最近一个在新浪微群里发起的“寻找助学微民星”活动,颠覆了我们的公益理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原本,在我的观念里,公益活动就是那些知名的、有钱的、有权的人去做的。但该活动让我意识到,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公益领袖。公益并不需要我们很富有,只需要我们有一颗愿意去做助学的心,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三位被热心网友举荐出的助学微民星,是原汁原味的草根助学达人。他们是90后传承大爱的王春晖、博爱干妈王志航以及坚持助学的田成志。
90后的王春晖,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普通大学生,曾受到过加多宝·学子情的资助才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他如今已是中国地质大学支教社团领队。无论是去打工子弟学校支教,还是参加“加多宝·学子情”一堂课支教活动,都有他的身影。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同学也走上了支教的路。通过支教这种方式传承公益大爱的同时,他成功地把个人的公益坚持,变成群体的坚守。博爱干妈王志航,一个年逾五旬的女人,为了帮助地震后伤残截肢的孩子走出阴霾,不惜卖掉成都市中心的大房子,甚至牺牲了婚姻。田成志的助学历程也十分艰辛,为了涞水大山里的孩子,他几乎每周都要开车往返700多公里去看望孩子们,为他们带去衣物和食宿的费用。这对一个面临多重压力的北漂来说绝非易事。
三个助学微民星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平民公益的发展,更传递了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公益助学不再少数人的事业,我们已经进入全民公益的新时代。
对于三位助学微民星的关注,也让我了解到了加多宝集团的另一面。受其资助后,王春晖走上了公益助学的路。加多宝集团在资助他的同时,也将涓涓善念根植于他心中。这让我意识到这个企业的公益影响力。
印象中加多宝集团的公益善举,是它在两次大地震中捐献的2个多亿的善款。却不知道它还在做着公益助学的事。搜索了相关资料,才知道原来“加多宝·学子情”已经坚持了12年,捐助了4000万助学善款,累计资助了8000多个学子!最重要的是“加多宝·学子情”倡导的“人人公益,全民助学”的理念,在给予学生助学金的同时,还能想到引领受助学子参与公益,帮助其从公益助学受益者转变为传承者,带动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公益助学中来。这样一来,既丰富了他们的人生体验,也让公益大爱的火种得以延续。
了解至此,感觉思想经历了一次关于公益的旅行,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发起“免费午餐”的邓飞、发起“明星慈善格子屋”的蔡康永;带领身边的人一起支教的助学微民星王春晖;12年笃行公益助学累计资助了8000多学子的加多宝集团,它们已不再满足于个人英雄式的公益助学方式,而是在践行公益的同时,不约而同地扛起公益的大旗,引领更多的人走上公益的路。他们让参与公益的门槛降低,人人可以参与;让公益的方式多元化,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这在无形中化解了人们向善之心有余,行善之举不足的难题,让公益善念不再遭遇践行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