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非福,独非祸《轻松教好独二代》
(2011-03-11 14:18:05)
标签:
育儿 |
分类: 酷孩辣妈 |
多非福,独非祸《轻松教好独二代》
文:九尾狐
“多”非福,“独”非祸。当人们用质疑的眼光去关注独二代,祸占了大部分的页面。在大多数人眼里独二代在享受充足物质的同时,精神却在遭受着比独一代更大的孤独。于是,家长们仅仅从页面上解读独二代,用特有的方式来过度保护独二代,结果得不偿失,教育在自以为是下漏洞百出。
大多数人的想当然一样会出错,事实上多非福,独非祸。当人们过多关注独生子女孤独的问题,却忽略了多子女家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亲情的伤害,比如:父母的偏心偏爱,优势子女对于手足的欺压和掠夺,父母在孩子们选择时施加压力,迫使某个或几个子女牺牲自己的利益等。所以说多子女家庭有时并不比独生子女家庭更具优势。而正确的面对独二代,用新眼光,新方法来教育独二代是当前迫不及待的任务。《轻松教好独二代》由心理咨询师顾建梅用她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和案例做出总结和指导,为你解析独二代的教育问题,让那些看起来简单,却容易被家长们忽略的教育问题变得明朗起来。
正如书中所说:独生子女的问题大都不是由于“独生“造成的,而是由于环境和教育造成的。百度键入“独二代”“父母”这两个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这样一行文字:“七成父母只生不养”,“独二代”健康状况引人关注,“独二代”更易感到孤独等。总之,皆为报忧不报喜,并且矛头皆指向为人父母的独一代。这未免令独一代感到尴尬,作者顾建梅表示:生活不像做菜,不可能等所有佐料都配齐了才下锅。在当今“房奴”“车奴”“卡奴”甚至“孩奴”重压下的独一代,“只生不养”分明带着一股咄咄逼人的批判语气,而七成“独二代”宝宝隔代养则是一种关注的目光,流露出一种人文关怀。中国从来都不缺批判,缺的反而是人文关怀。抱以人文关怀的会停下来伸出手,热衷于批判的人却一味指点江山激扬唾沫。隔代教养也是独二代选择的一种教养方式,虽然隔代教养有诸多的弊端,可是如果人们明知有这些弊端却仍然选择这种方式,就一定有他非如此不可的理由,所谓“不养”,并非他们不愿、不肯,实在是不能。所以,我们要从人文角度正确对待一些教养方式,找出弊端和解决方法,才能有所突破。本书从独二代教育要警惕三大误区:第一个误区是独生子女隔代抚养成风忽视亲子依恋情感;第二误区是独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忽视因性施教;第三误区是独生子女家庭重智轻德忽视良好习惯培养开始讲述,让家长们从另一个视角来真正走进独二代。
问题是用来解决的,不是用来批判的。针对独二代教育出现的各种弊端,顾建梅建议:减少乌鸦嘴效应对独二代的影响,正如罗森塔尔效应所体现的暗示力量,把积极的信息传递下去,不要用乌鸦嘴完全否定独二代来传递消极信息,这样更会得到一些积极的效果。例如:独一代父母在为孩子网上“招亲”,你完全可以这么说:“独一代父母有奇招,网上招亲补亲情”而不是“独二代”太寂寞,父母网上“招亲”,又或是“独二代”缺手足之情,父母焦急网上征玩伴。相对于第一种,你既能用喜鹊嘴,为何偏偏青昧乌鸦嘴呢?积极的传递更有利于独二代的性格完善和发展。
正如本书所阐述的观点:请放下我们心中的成见和固有观念,不要用僵化的对与错去评价和批判孩子,而是用欣赏和发现的眼光,从善与美的角度去关注,引领孩子。才会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像“多非福,独非祸”一样,多角度看待独二代,才会让教育变得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