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酷孩辣妈 |
臭小子,姑妈看不见你还想!
小城市母女眼里的京飘生活
文:九尾狐
去北京时,女儿吵着要去。到北京时,女儿吵着要回。这前前后后在北京折腾了8天,女儿终于斩钉截铁地说:我要回家,明天必须回家。
一转眼回家好几日,昨日,问女儿,北京好么?女儿皱着眉头说:不如家里好,在那没意思。我晕,这次北京之行算是败笔,还比不上前些日子的海边捉螃蟹。看样大自然给予孩子的乐趣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总的来说,女儿这次的北京之行也跟晕车有关,晕车使她失去了游乐兴趣,再加上天热拥挤,人心浮躁,这些因素导致女儿不怎么喜欢那里。而这次带孩子的北京之行,让我有了同感,拥挤浮躁是主调,这个城市更多的是赋予了富人更精彩的生活,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天天挤公车,抢的士,就够郁闷的了。尤其这次狠狠地体验了挤公共汽车,热得你发了毛,还必须站一个多小时,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弟弟现在是租房,侄儿由母亲帮忙带。每天母亲都会领侄儿去小区里的公园玩,属于孩子的玩乐就这点范围。爸爸建议侄儿回老家住2个月,十一长假再领回来。弟弟持反对意见:孩子到了农村,就失去了气质。这个理由,是挺让人无语的。父亲不再说话,而女儿的一口乡音,让我突然感到好笑,或许乡音就是气质问题?由于居住的习惯,对于女儿我们并未刻意要求说普通话,普通话只是针对老师和同学范围。我始终不能想象乡音就会影响气质,农村就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气质?偏偏侄儿又突然冒出一句话,我一听笑了,这不是山东味吗?弟媳也笑了。
前几日看了一则新闻,京飘蚁族被归为社会最底层之一。好歹弟弟的事业发展还算是不错,买房指日可待,京飘生活也快结束了。于是,不难理解弟弟为何不让侄儿去农村住几日,大概太怕侄儿轮到农村的范围,而这也是大多从农村奋斗出来京飘的通病,太害怕失去眼前的生活了,所以就特在意。
好几个京飘朋友要做爸爸了,从他们的谈话中,不难发现一种改变。钱成了最主要的困惑,张口闭口全是钱啊、钱的。听的耳朵都烦了,于是,想:除了钱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了?我缄默不语。
现在这社会在哪生活压力都挺大的,一线城市之所以吸引那么多人去,一个是赚钱的机会多,二是发展的机会大。虽然,很多京飘像民工一样生活,可是,去除一些生活成本外,手里还有剩余。再就是一线城市有许多发展机会,许多专业不会搁浅。而二线城市恰恰欠缺了许多,除了生活成本低一点,赚的按比例来说也是少,许多专业都是废置。如此一算,还是有许多人宁可选择漂泊,也不想回家,生存成了最主要的借口。苦就苦了孩子们,既获得不了大自然的乐趣,又获得不了高品质的生活。如此一说,也难怪女儿去了几日,就吵着回家,还是经济能力有限,满足不了孩子对于大城市的那种奢靡,感觉不到乐趣是最自然的事了!于是,笑自己是不是也在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