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怀至亲——读杨绛《我们仨》

(2011-05-28 10:54:00)
标签:

我们仨读后感

钱钟书

杨绛

钱瑗

亲情

分类: 读书心得

   《我们仨》出版已七八年了,但却一直没有读过,读这种书需要的是一颗安宁的不再漂泊的心。我想我已经是一艘开始靠岸的船了,于是拿出此书拜读,被其中浓浓的亲情所打动。这是怎样的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家庭啊?亦亲亦友!杨绛(钱钟书夫人)在书中言词真挚,点滴记录她家庭生活中每一个令她印象深刻的故事,仿佛拉家常一般。她是那么的爱她的丈夫,她的女儿!以至他们都已远去,她却仍活在“我们仨”的世界里。

    我是在两个地方读完这本书的。一处是我的宿舍,另一处则是北师大的校园,钱钟书一家曾于“文革”期间生活过的地方。从我的宿舍步行至北师大校园,行程不过一二十分钟,我试图去寻找他们一家曾经居住过的“小红楼”,但师大校园内有很多座貌似古老的“小红楼”,我不知道具体是哪一栋,但是我知道,今天我走过的路,他们曾经也一定走过,我不在乎是否能在同一个时间与大师们在一起,但至少我们经历过共同的空间,很多东西不一定是见了面就能懂得的,时空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心灵是是否会有共鸣。我不敢说我就一定会与大师们产生共鸣,但我却敢说我是一直在用心去感悟他们的思想与灵魂的,我在试图读懂他们。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偏偏是这个家庭的故事成为了一本书,成为了自出版至今已印刷32次的畅销书。现在我想通了,是因为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对彼此爱的深切吧!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爱,一种忘记自我的爱。这种爱,世人称之为“亲情”。杨绛在书中附了他们三人之间的信函以及钱瑗(钱钟书、杨绛之独女)为他父亲做的画,看着字里行间那亲昵的称呼,看着画作上那憨态可掬的“爸爸”,我想没有人不会为这种宽松而充满暖意的家庭环境所向往,我想也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每个人才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正如“我们仨”中的每个成员一样——著作等身。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他当选美国总统后曾对记者说过,他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娶了劳拉(小布什夫人)。或许钱钟书也是这样想的吧,他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娶了杨绛,继而生了钱瑗,而他那一系列的所谓成就,都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完成的。

    其实人生在世有时想想也挺简单的,从出生到死亡不过几十年的时光,这期间要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养老,然后一辈子就过去了,真正能做的事情不过一两件,而这一辈子陪伴在身边时间最多的人则是自己的家人,至亲不过三四人,最长久的不过一人而已,那就是自己的伴侣。小布什也一定是在经历过人生的诸多之后才有此番感言的,此时的劳拉,已不仅仅是他的妻子般简单,而更多的是知己与伴侣。一如钱钟书与杨绛。纵观古今中外,越稳定的家庭关系,越有益于家庭成员的发展,但凡在历史上作出成就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与和睦的家庭关系。

    感怀至亲,谢谢他们给予我们生的美好!感怀至亲,谢谢他们给予我们活的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