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议倒差通讯-周报(004)

(2015-02-07 11:39:10)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票

清议倒差通讯-周报(004)

 

在金融圈浸淫20年,当然知道“逻辑正确”的重要性。本周的大事是央行降准。尽管央行给出的降准逻辑一团乱麻,但至少我是多一半清醒,少一半遗憾。

 

央行给出的逻辑是,此次降准绝不是宽周期的全面启动,只是考虑了春节前的货币需求与国际金融动向。并且一再强调宏观经济稳健发展不能只依靠宏观政策,而是要靠受教育水平不高的企业家去努力提高素质和企业运营质量,还有就是靠改革。这样的逻辑,企业家能接受吗,政府其他部门能够接受吗?

 

脱离实际,主观臆断,正晌午时说话,谁说了都不算。

 

那么,实际是什么?自去年7月原油价格暴跌以来,国内宏观经济走势越来越差,工业经济减速下行加快,国企亏损面持续扩大,农业经济价格压力陡升,都到了杀牛倒奶的地步。与此同时,数据初步显示,四季度银行业运行质量明显下降,不良率上行势头加快。 

 

新动向是什么?针对统计局将在下周二公布的价格数据,多数机构预期,CPI升幅下行至在0.7%至1.0%之间,PPI负增长在3.6%至4%之间。这显然是对宏观经济更差走势的预期。 

 

一般地讲,或以经过历史验证的情况来看,宽周期的逻辑是,一旦确认宏观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下行周期,那么,货币政策就应当转向,也就是彻底结束之前对企业在下行周期中压力陡升的高利率政策,转向低利率政策,以至于缓解企业运营压力。说千道万,在价格持续下行的情况下,高利率俨然是个头号杀手。

 

央行的逻辑错误还不止于此。既然知道是外资流失,增加人民币流动性不会鼓励流失吗?瑞士央行的教训是,低汇率只能增加套利交易的可行性,在不降息的前提下,降准只能给人民币套利交易这块蛋糕挂上糖霜。哈哈,央行太大意了! 

 

很有必要重申货币周期的逻辑:紧周期是利差不断扩大,因此有利于银行股;宽周期是利差不断缩小,因此不利于银行股。所以,我们看到了连续两日银行股害惨了不少投资者,也把坏情绪传导至整个市场。但谁是真跌,谁是假摔,这一定要弄清。 

 

虽然宽周期对实体经济股总体上是利好,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决定宽周期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当中的物价下行远未结束,不要怀疑美国人整垮宿敌俄罗斯的决心,加上产品销售价格灵敏度远超过原料购进价格灵敏度,我指的是企业会计核算办法,那些基础性行业特别是其中的大型企业不会很快受益于宽周期政策。 

 

二是此次降准只是宽周期的开始,未来的降息降准预期依然强烈。已经有人说未来每个月都会降准,这虽然有些夸张,但趋势是对的。毫无疑问,降准的目的是降息,尽管只是降低银行间利率这一中间利率,如果不降息,就不会让企业及宏观经济受益。这无疑是长期利好。 

 

我并不认为过去两个交易日市场走势对降准的反应是非理性的。恰恰相反,我认为是非常理性的。因为即便是好消息也是好坏影响都有,只有先把坏的影响消化掉,才能开始迎接好的影响。 

 

那么,好的影响究竟在哪里?必须明确,当一个宏观经济长周期历时过半之后,周期性行业的优势便开始渐渐褪色,取而代之的是非周期行业中代表未来经济趋势的行业,比如互联网、物联网以及车联网、低碳经济、工业4.0等等。这一点我以前也曾多次说过。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具体到股票,那些代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并值得投资的股票,绝不是今天才给出充分的理由,或到了宽周期启动的时刻才形成业绩增长势头。这些股票一定是在之前就已经呈现出不同寻常的业绩可续成长性。就比如海康威视(002415),过去8年里,其业绩成长性在两千多只A股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全球股市也是罕见的。
 
请注意,银行股的下跌是从1月6日开始的,至今已经有25个交易日,累计下跌幅度已超过20%。不仅如此,从盘面观察,前期活跃机构的银行股持仓平均成本已接近昨收盘水平,继续打压的空间不大,剩下的利空完全可以慢慢消化。况且,一旦利率下降,目前银行股的估值水平已重新回复到机构值得长期持有的水平。
 
好了,先说到这里。谢谢大家。清议敬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