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宏观经济 |
清议:“贷出去”有三道坎
以政府间条约方式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这一模式,早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便有深入讨论。当下的国际大事均以此为重点。
历史早已证明,贸易的发展总是以流动性或国际货币的爆发作为动力的。一如地理大发现之后白银供给的崛起,一如战后美元的崛起,之后欧元的崛起也是如此。
现在轮到了中国。
所以,我深信,无比强大的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发动新一轮世界贸易增长周期的最好理由。环顾四下,差不多也只有中国能够充当这一角色(但千万不要因此而夜郎自大,历史寓言中的夜郎因为自大而变得无比渺小)。
这就意味着,“贷出去”是“走出去”的关键。
“贷出去”有三道坎,即买方信贷、境内外息差、人民币升值。市场经济是有偿经济,如果对外贷款不能设定贷方货物出口的条件,也就是采取买方信贷的方式,则无益。政府贴息是对外贷款解决境内外息差问题的方法之一,但无论如何降低国内利率才是缩小境内外息差的根本。人民币升值对借款国是不利的,我的建议是可选择美元/人民币混合贷的方式对冲汇率风险。
可别小看汇率风险。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由于所谓“黑字还流”的日元贷款忽视了汇率风险导致的。由于日元大幅升值,借入日元贷款的经济体必须付出比约定利率高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汇兑损失代价。中国也是受害国之一。好在我国外储巨大,所以,五五对开的美元/人民币混成贷款是个非常好的解决之道。
以美元/人民币混成贷款的方式“贷出去”,不仅可以化解国内生产过剩矛盾(但最后不要说得那么赤裸裸,以免人家心存戒心,过度地讨价还价),可以扩大出口,而且在化解借款国汇率风险的同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我相信,这将是对国际信贷机制的重大创新与贡献,至少比当初的日元贷款更仁义,亦符合“怀德者怀天下”的传统中式治国齐天下理念。
所谓“贷出去”,无非就是中国要扮演世界资金提供方的角色。但国际经验表明,充当这一角色的前提一定是以低利率为标志的本国货币宽松。所以,不要说“零利率”,起码降息降准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国内政策选择,而是一个涉及到如何“走出去”的重大战略性选择。“鸡三足”的道理永远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