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清议:是比特币还是人民币
自今年8月初美国法院判定比特币是货币,美国的立法机构已开始探讨如何对这一虚拟货币加以监管,尤其是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期关于比特币和其它虚拟货币,如同任何在线支付体系一样,“或具有长期的承诺”,也能够某一天“促进更快速、更安全和更高效的支付体系”这一番讲话公布之后,比特币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话题。
货币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实物货币,象牙、金银、贝壳及石头都曾作为实物货币;二是非实物货币,以往是由银行发行并担保其信用(最早的是宋代的银票),当发钞银行由主权特许产生或直接是中央银行时,视为主权货币,或主权信用货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非实物货币本身也是虚拟的,甚至可以是无形的或数字的,所以,当人们试图用虚拟货币或数字货币的称谓将比特币与人民币、美元等主权货币加以区分的时候,很容易忽视了比特币的特性。
透过越来越难的“挖矿”,比特币证明了它具有货币的不易得性。借助交易平台与美元、人民币等主权货币之间的互换,比特币又证明了它具有货币的可兑换性。再经过与商品之间的互换,比特币证明了它具有货币的可支付功能。但这些只是货币的共性,而不是比特币的特性。那么,比特币的特性究竟是什么呢?
作为实物货币,金银虽然不易得,但没有数量扩张的极限。在很大程度上,金银之所以退出货币体系,是由于其数量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商品交易对货币的需求。依据费雪方程式,主权货币则是一种可以依据商品的交易数量、平均价格及交易频率来调节发行数量的货币。如商品的交易数量不断增长,平均价格不断提升(这是指类似于从购买土豆这一较低价格的商品向购买住宅这一较高价格的商品之间的变化,而不是指土豆的价格变化。换言之,当人们的货币收入主要用来购买土豆,那么商品的平均价格就低。反之,假如人们的货币收入主要用来购买住宅,那么,商品的平均价格就高),交易频率不断加快,那么,主权货币的数量扩张就不可避免。这带来一个明显的问题,一旦货币的发行数量超过了实际需求,那么就会发生货币贬值或通货膨胀,以至于对货币的持有者构成风险。
所谓比特币的“长期承诺”,是指其数量从一开始就限定在2100万个,而不论以比特币作为交易媒介的商品数量如何扩张,交易的平均价格如何改变,以及交易的频率是否会变得更快。那么,比特币又如何能够满足商品交易对货币需求的不断增长呢?答案是价格重估,即可兑换价格的上涨,就好像两个月前比特币值200美元,几天前涨到900美元。如果没有说错的话,这就是比特币的特性。
在战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过程中,采用价格重估的方式来维持黄金的储备货币地位曾经是一个选项,但最终由于各国之间黄金储备的极不平衡而放弃。但对于比特币来说,现在还远远谈不上平衡与不平衡的问题,恐怕今后也不会存在。
或许会有人说,即便是价格重估,那也只能说明比特币是一个投资工具,或投资型货币,而不是支付型货币。此言差矣。别忘了,除总量控制在2100万个之外,一个比特币还可以拆分到小数点后8位,就是2100万乘以10的14次方,这意味着比特币的未来足以满足可预见的全球在线交易对货币的需求。
基于以上的认识,当有记者采访时,我所说的第一句话是:神秘的背后往往暗藏阴谋,比特币恐怕就是一个巨大的阴谋。
任何一种货币要想被广泛使用,必须得到公权力的认可。比特币神秘的出身,使得它像一个孤儿能够被人领养。美国法院、参议院以及美联储之所以对比特币接连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言以蔽之,就是希望借助互联网在线交易的巨大发展潜力,将比特币创建成一个主导全球在线支付的货币,进而在美元之外创建另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世界货币。
货币无小事。作为中国人,必须警惕的是,任何一种新的世界货币的出现,都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阻力。至于美国人是否在主观上有用比特币来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企图,其实并不重要,也无从求证。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并推广跨境人民币在线支付体系,并以此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当前人民币海外交易中心已遍地开花,人民币海外结存规模也越来越大,客观上为人民币的在线跨境支付打下了基础。
未来主导在线支付的货币是比特币还是人民币?作为中国人,正确的答案当然会选择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