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宏观经济 |
清议:以产出当量为目标的耕地政策可行
关于国内的耕地保护政策,我赞成最近有关方面提出的“从保证实物耕地总量红线转向保证以产量加权的土地当量红线”这一建议。
理由有两个。一是片面以耕地总量为红线实际上还停留在农业的粗放经营阶段,进而有着继续弱化农业投入、忽视农业产出效率的政策导向。相反,如果置换成以产出当量确定耕地保护目标,有利于农业部门更加珍惜土地,强化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效率,同时更好地满足非农部门对土地日益增长的需求。
所谓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绝不仅仅适用于农牧社会。即便是在今天,一切产业皆以土地为本并不过时,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向人们提供优质住宅需要土地,建设高效运输体系需要土地,修建更多的娱乐设施还需要土地,搞现代化物流依然需要土地。工业化、城镇化的确是非农经济大飞跃的时代,但绝不是农业效率停滞不前的时代。只有农业部门不断地提高产出效率,才能为非农部门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
二是国内人口的长期趋势决定了维持现有粮食产出总量足以确保粮食安全。世界经济千年史表明,工业化往往是一个财富增长与人口再生产成反比的社会。西方国家如此,中国依然如此。再过7年,国内人口将达到峰值,相信将低于13.87亿的预测低方案,此后便是长达79年的人口递减周期,到2100年只剩下5.6亿人。
综合起来看,如果将产出当量确定为新的耕地保护目标,并持续地增加农业投入,50年之后,也就是国内总人口减至10亿人以下之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输出口国。
其实,当前农产品进口集中在食用油原料。不夸张地讲,这反映了国内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严重的资源浪费倾向,而且是以牺牲国民身体健康为代价的。韩国国民的日常饮食,油脂的摄入量极少,但丝毫不影响国民健康,更重要的是即减少了农产量进口,保护了本国农民利益,同时也维护了金融安全。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