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宏观经济 |
清议:四万亿致通胀论调令人不安
如今的通胀是如何导致的?来自央行的最新答案是:四万亿投资。
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1年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表示,经济理论和国际的历史结论都表明,一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实行以后会带来负作用,就是事后会引发物价的上升,可能会引发某种资产泡沫
四万亿投资计划是中国应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推出的刺激政策。但是,这一计划能否被冠以“扩张性财政政策”,证据尚嫌不足。对比当初“伦敦峰会出台的6.1万亿美元刺激计划”,20国至2010年合计5万亿美元的财政扩张计划,相当于2007年世界中央财政支出合计的37%。但国内制定的2009年中央财政增加0.75万亿人民币(约合1098亿美元)预算赤字,仅仅相当于国内2007年财政支出的15%。还有其它数据能够证明国内09年的财政扩张力度是颇为保守的。比如说,依据09年中央财政预算,中央本级财政预算支出与上年决算数相比,增幅仅为11.98%,而08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较上年增幅为16.86%,后者是09年预算增幅的1.41倍。
从执行结果看,2010年财政收入增长21.3%,而财政支出增幅仅17.4%。财政收入增幅大于支出增长显然不是积极财政政策的特征。到今年一季度,国内财政收入增幅激增至33.1%,领先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由上年的3.9个百分点扩大到7.1个百分点。
此外,尽管2009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30%,但2010年迅速回落到23.8%,比2008年的25.86%还要低2.03个百分点。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所谓四万亿投资的力度就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来说并不明显。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将当前通胀的原因归结为四万亿投资,目的是为继续紧缩货币寻找借口。
实际上,当前紧缩货币的直接原因是热钱冲击,但根本原因是大部分商业银行按照集团口径计算贷存比已接近甚至超过75%的监管上限。由于新增流动性不能透过贷款被实体经济消化,央行唯一的办法只能采取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办法对新增流动性加以回收。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居民消费周期性增长的背景下,持续加息很难有效增加居民储蓄,以至于贷存比压制作用不可能出现根本性改变。这决定了持续紧缩更多地是在增加企业资金成本,并在输入性物价上涨因素的推动下,打击企业盈利空间。结果当然只能是宏观经济的滞涨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