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改“按市值计价”救不了金融危机

(2009-03-12 22:00:22)
标签:

按市值计价

金融危机

清议

财经

清议:修改“按市值计价”救不了金融危机

 

据报道,奥巴马政府将在今天对“按市值计价”(mark to market)的会计准则及其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作出检讨。一直以来,正是这一会计准则迫使银行不断地作出巨额账面资产减记,由此加剧股价大幅下挫。来自华尔街的分析师称,如果会议的结果是政府放宽“按市值计价”的准则,在空头回补的带动下,金融股或许很轻易地就能在几天之内上涨50%-100%。

 

关于“按市值计价”,相信国内投资者并不陌生。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就曾对黑石集团股权投资亏损一事多次公开发表谈话,称所谓的股权投资亏损只是市价波动形成的浮亏而已,由于中投已收到黑石集团派发的红利,在“按成本计价”的情况下,对黑石的股权投资并没有形成媒体报道的巨额亏损,相反是盈利的。

 

黑石集团总裁说得似乎更加明确,他曾对媒体表示,黑石股价暴跌是“按市值计价”导致的,如果改“按成本计价”,股价将迅速恢复到次贷危机以前的水平。

 

必须承认,有太多人相信,修改会计准则当中的“按市值计价”模式,恢复早已被国际会计准则淘汰的“按成本计价”模式,可以极大地缓解金融危机。否则,事情也不会闹到今天必须由奥巴马政府出面加以检讨的地步。

 

不过,我必须说,这是对会计准则的误解。

 

熟悉会计准则的人都知道,所谓“按市值计价”,也就是国内所说的公允价值计价模式,是为了真实反映账面价值,避免因采取“按成本计价”或历史成本计价模式而导致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也就是市场价值,或市价)之间出现重大差距,以至于误导投资者。

 

其实,在严格执行资产减值会计的情况下,“按成本计价”与“按市值计价”在会计列报上的差距很小。这也就是说,即使是“按成本计价”,也应当对市值高于历史成本的部分,以拨备的方式在账面价值当中加以剔除。如此说来,二者之间“背的、抱的一般沉”。之所以要求“按市值计价”,是为了防止公司管理层人为滥用减值会计,形成错报或舞弊,进而误导投资者。

 

就会计核算与会计报表来说,审慎原则是实质,计价模式是形式。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重要的不是选择哪一种计价模式,而是赋予会计报表必要的审慎性,最终的目的还是防止误导投资者。

 

于是,不能指望透过修改“按市值计价”来拯救金融危机。严格地讲,靠修改游戏规则取胜,算不上是真正的赢家,倒是很像是(会计)造假。如果奥巴马政府一意孤行,终究会遭致历史的嘲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