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居民增持股票央行别不领情

(2007-05-14 22:53:27)
 

         清议:居民增持股票央行别不领情
    依据最新披露的金融数据,4月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减少1674亿元,与上年同期增加606亿元相比,当月同比多减少2280亿元。对比当月证券市场新开户人数的超常规增长,并考虑到最近5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平均近17%的增长率,该等减少显然是居民增持股票的结果。
   
    稍有货币市场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作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主要构成因素,居民储蓄存款减少对于舒缓银行信贷压力,包括存款利息支付压力和贷款增长压力,有着非常正面的作用。分析表明,今年1~4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累计增长率仅为7%,与2006年16.82%的增长率相比大幅下降了9.82个百分点或五分之三强,与建国以来第四次宏观调控起始的2003年21.7%的增长率相比降幅高达14.7个百分点或三分之二强;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累计增长率仅为8.3%,与2006年15.75%的增长率相比大幅下降了7.45个百分点或接近一半,与2003年21.1%的增长率相比降幅高达12.8个百分点或接近三分之二;鉴于居民储蓄存款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的比例超过四成,因此,可以肯定地讲,居民储蓄存款减少或增幅下降是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到今年年初,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对存款的比例已下降到67.15%的较低水平,而2003年高达76.41%,2002年为更高的76.83%。后者显然属于超高的贷款水平,其危害性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信贷扩张,而且意味着较高的不良贷款风险。不过,就目前的趋势而言,存贷比例存在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而伴随存贷比例下降,银行的付息压力以及相应的盈利能力将受到负面影响。无论如何,如果刚刚依靠注资获得改善的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能借助盈利或自身造血能力加以巩固,中国的金融安全依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想要说的是,既然居民增持股票对于舒缓银行信贷压力、降低贷款增长率、修复存贷比例、巩固金融安全以及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等诸多重大事项具有颇为正面和积极的作用,加上以私人投资者为主体的成交量意味着当前股市的风险是颇为分散而不是过度集中的,因此,央行不应采取加息的方式,特别是不应摆出一副反对居民增持股票的架势,试图阻断居民储蓄存款向股市的转移。盼望资金回流银行储蓄存款吗?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充其量是为市场空头提供了一次低位建仓的机会。
   
    必须承认,以往的投融资体制之所以算不上是成功的,关键在于风险几乎全部由政府或直接由银行间接由政府来承担。如今,随着居民股票投资意愿的增强,我们终于看到了分散投融资风险的希望。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为什么老是想着要加以抑制呢?
   
    当然,如果央行对股市的关注更多地表现在警示过度投机风险,特别是针对绩差股的跟风炒作,并鼓励价值投资和自主投资意识,投资者也用不着过度敏感。

 

    来自广州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86%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的意识。我相信,央行不是细老仔,不会对居民增持股票不领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