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无锡有感
《创富志》杂志社的兄弟姐妹们:
请允许我换一种方式向大家问候,并谨此向诸位并通过诸位向海内外亲爱的读者致以由衷的歉意――出于纯私人的理由,我未能及时呈上我本期的专栏文章。
20年前的那个春季,我曾带领一批意气风发的学生在景致优美的无锡做毕业实习,并指导他们完成工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此后,我一直盼望着能够故地重游,重温当时度过的美好时光。几天前,我终于开始了这一迟到的旅行。
在我的印象当中,三月的无锡风光无限,明媚的阳光温暖着大地,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柳枝,四处盛开着桃花,接着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还有充满生机的稻田和一片片碧波荡漾的鱼塘,行走在太湖之滨,身边的一切都洋溢着诗情画意……
不过,我不得不告诉大家,无锡已不是当年的无锡。这里已没有了江南水乡的妩媚,没有了石桥流水、楼阁错落有致的小城景色,取而代之的是毫无特色的水泥丛林,让你无法分辨自己究竟身在何处。通向机场道路两边密集的工厂提醒你这里依然是一座工业城市,只是比以往更大更令人生畏。
年长一些的出租车司机告诉我,我所留恋的无锡美景早已被当地的房地产开发给摧毁了。除了古运河,几乎所有的河流都被填埋,甚至连太湖亦不能幸免。就在我下榻的位于太湖之滨的无锡湖滨饭店,一项扩建工程正在以往的湖面进行,那里在不久前刚刚被填埋掉。
如果工业化必须牺牲城市的地方特色,如果一座城市的长大只是堆砌了更多的混凝土,这样的发展究竟有多少进化的意义呢?令我不安的是,中国的工业化尚处在十分初级的阶段,伴随更多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聚集,今后还会有多少故土文化和地方特色被葬送掉。
我一向赞同城市应当接纳更多的人口,并因此相应扩大建成区面积。为此,中国的城市发展必须付出巨大的投资。我想说的是,类似无锡以往的城市发展其实是一种廉价的发展,不是立足长远,而是小打小闹,不是投资过度,而是投资不足。必须承认,城市发展与保留故土文化和地方特色并不矛盾,现代与传统、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在当今世界不乏成功的城市典范,只是这样的发展需要更长远的规划尤其是更大规模的投资。在我看来,如今的中国城市发展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投资的条件,这就是不断加剧的流动性过剩。后者与其说是一个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机会。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不是信用膨胀的结果,而是包括居民储蓄与外汇储备在内的储蓄增长过快的结果,确切地说是储蓄持续大于投资的结果。按照储蓄与投资必相等的宏观经济学说,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扩大投资。不言而喻,我从中看到了国内城市美好的发展前景。
顺便告诉大家,此次无锡之行更坚定了我对深入研究流动性过剩这一当前宏观经济领域最紧迫课题的决心。预计我的下期专栏文章将讨论一个与此有关的话题,用以回答中国最近10年的投资欠账究竟大到何等程度这样一个颇为严肃的问题,并希望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延续至今的限制投资增长导向,通过扩大投资,增加就业机会特别是农民进城后的就业机会,真正让老百姓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再次对我本期专栏的消极怠工表示歉意,并祝各位心情愉快!
清议敬俱
2007年3月20日于无锡湖滨饭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