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志存高远,忠心报国的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不但仕途坎坷,空怀报国之志,而且爱情不幸,独尝分离之苦。
绍兴十四年,陆游20岁时,与舅父的女儿唐琬喜结连理,拜堂成婚。陆游,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书香世家,在当时小有名气;唐琬,俊秀多情,知书达理,精通词律,在当地有口皆碑。真可谓郎才女貌,天配姻缘。且亲上加亲,夫妻幸福美满,恩爱异常。
在古代,姑舅做亲本也是寻常之事。特别是看到如花似玉、心地善良的内侄女,做了自己的儿媳,陆游的母亲感觉亲上加亲,不禁喜上眉梢。
然而,世事多变,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母亲发现新婚燕尔的小两口,唧唧我我,耳鬓厮磨,儿子的好学上进早已荡然无存,整日沉湎于儿女情长之中。这在母亲看来是完全不能容忍的事情。为妇之道,就是要辅佐夫君好学上进,求取功名,光宗耀祖,彰显门庭。于是,母亲把小两口痛骂一顿,发出最后通牒:再这样下去,一纸休书,扫地出门!这是陆游母亲棒打鸳鸯的原因之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陆游母亲从一开始就不同意这门亲事,所以,让儿子休妻。据笔者分析,这是不客观的,不是历史的真实。儿媳唐婉是自己的亲侄女,彼此素相往来,自然非常熟悉。如果母亲不同意这门婚事,在提亲之初就会婉言拒绝,何至成婚再“休”,伤了自家和气?这是后话,放下不提。
话说转眼间,陆游和唐婉结婚已经三年,可是缠缠绵绵的一对新人却没有生出一男半女来,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特别是官宦人家,要传宗接代,继承家业,没有子嗣,如何传承香火?于是,母亲逼迫陆游休妻。这是陆游母亲棒打鸳鸯的原因之二。
母亲下达了休妻之命,虽经陆游百般解释、苦苦哀求,终未能够打动母亲。陆游只好将唐琬秘藏另室,表面休了,暗地却与唐琬相会。不久,母亲发现了“金屋藏娇”的秘密,便找上门来大吵大闹,命陆游克日休妻。然而,闹过之后,慢慢也就风平浪静,默认了他们的背后“私通”。俗话说,姑舅亲,真的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作为姑母,唐婉毕竟是自己的侄女至亲,如今又是自己的儿媳,亲上加亲,何况唐婉并没有做出对不起陆家的事情,所以也就睁半眼合半眼,把“休妻”的命令搁在一边。
真正让陆游母亲不能释怀,最终让一对恩爱夫妻分道扬镳的竟是“施行善举,潜心超度”的尼姑——妙因的一段卜辞。这是陆游和唐婉天涯永隔,劳燕分飞的第三个原因,是最后的一个原因,是一个决定性的原因,是陆游母亲最终痛下决心,决意“休妻”的直接原因。
古代的富豪人家非常相信天势命运,常常会去庙宇道观施舍积善,求神拜佛。不像穷苦人家,每天为糊口而忙碌,更多的是相信和依靠自己的双手。家境富裕的陆游母亲自然也非常迷信。一次,她来到寺院,为儿子求签,请庵中尼姑妙因
,为儿子、儿媳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琬与陆游八字不合,乃克夫克家之命,终必性命难保,且殃及夫家。”陆游母亲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地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陆游:“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陆游的母亲,原本是一个性情专横的女人,为了自己家族的命运,不惜牺牲自己儿子的爱情与婚姻。以孝顺闻名遐迩的陆游,无奈中只好与唐琬分离。不久,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世俗压力,与赵士诚结婚。
绍兴二十年,在一个山河染绿,万物复苏的春日,陆游来到城南的沈园游玩,恰与同来赏园踏青的唐琬意外邂逅。唐婉对陆游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在心中立刻熊熊燃起,再也难以压抑。她把看见陆游孤身游荡之事如实告诉了赵士诚。赵士诚也是一个儒雅洒脱的文人,很能理解唐琬的内心痛苦,而且十分敬佩陆游的才学和为人,就命家童送了一份酒肴给陆游。
陆游望着一腔爱意,十载分离的爱妻,看着唐婉送过来的渗透着眷恋与深情的菜肴,不禁潸然泪下,泣不成声,提笔在粉墙上写下了悲怆绝伦的千古绝唱《钗头凤》。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看到这首词,触动了她的“一怀愁绪”,满腔情思,便和词一首。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沈园一别,唐婉抑郁成疾,不久,香消玉殒,远赴天国。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辗转赴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对唐婉的深深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写《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虽然事隔四十年,字迹已经模糊,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年迈的陆游不禁感喟不已,泪湿沾襟,写下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于壁间,偶复一到,而沈园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
正所谓爱屋及乌,沈园的那段摄人心魄,难以忘却的记忆,让心灵无寄的陆游无意间爱上了沈园,成为了他晚年的精神寄托。陆游七十五岁时,告老还乡,便住在了沈园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了满含怀念、内疚之情的多首同题绝句《沈园》: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