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文苑荟萃』 版主 红柳叶林 置顶 并
加入精华
惊闻又一位歌唱明星陈琳自杀身亡,令人不禁欷歔,扼腕叹息!今天早晨,央视新闻联播从精神和心理学角度作了剖析,再度对陈琳自杀事件进行了报道。此前,笔者对这一事件并未给予更多关注,看了央视的报道,竟让笔者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据有关资料,全球每30秒钟就有一人自杀,有20人尝试自杀,也就是说,每1·5秒钟就有一人“自杀未遂”。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从演艺圈明星为情所累,频频自杀,到灾后幸存者不堪重压,自寻短见;从老死无人问津的平民百姓,到生死震撼全球的达官贵人,自杀早已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个无可回避,日渐凸显的严重社会问题。然而,从全球的角度,从一个国家,甚至任何一个相关机构和社会组织,对此,给予了多少关注?毋庸讳言,每当一次车祸发生,一次矿难发生,一次疫情发生,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总会吸引全球公众的目光,同时给予高度重视,排查根源,立章建制,减少和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诚然,这无可厚非。可是,对于零敲碎打,却数字惊人的自杀事件,我们给予了多少关注?是否给予了从数字上对等的关注和处置的力度?这一问题,是否该引起我们是深层思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为那些仍然活着,即将死去的人铺设一条生还之路!
人之生死,本是自然规律。生是相对的,短暂的;死是绝对的,永恒的。有些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有些人生的平淡,死的龌龊;有些人轻于鸿毛,有些人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死不尽相同,方式不同,意义不同,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同。
从自杀者的起因来分析,视乎有着一个共同的规律:男人最容易因事业失败而产生自杀的冲动,而女人却最容易因感情失败而萌发轻生的念头。依据儒家古训,人之发肤,受之父母,示人尚且不可,何堪一死了之!
此前,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博文:《李明博传奇经历的启迪》,通过透视李明博饱尝人间苦难,感悟世间冷暖,从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成长为韩国总统的传奇经历,昭示出艰苦环境的磨练,本是人类从诞生之日就开始教化绵延的应有课程,是“贫困的翅膀”成就了李明博从平民到总统的传奇人生。很难想象,没有了“贫困的翅膀”,李明博是否会有今日的辉煌?天下万民是否仍然能够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人类是否能够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痛定思痛,死而后生。在我们为那些鲜活的生灵英年早逝而深感惋惜之余,更多的是想到了那些仍然活着的人,那些活着而不珍惜试图死去的人,以及那些活着的人和生而求死的人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
人,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人,为什么而活着?这些看似浅显的问题,却需要人们用毕生的努力去回答,甚而有些人生命终结都没有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首先,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讲,人是一种具有思想的高级生物。生而为物,方为生物。那么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活着。否则,就只能是物,而不能称其为生物了。为了实现“人”作为生物的繁衍进化,人类在千百万年的演进过程中,无数次地同大自然拚搏抗争,一个部落消失了,几个部落出现了,一个族群倒下了,几个族群站起了,一代人付出了牺牲,几代人求得了存活。正因如此,人类才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从而成为地球的主宰。因此死去的人自不必说了,因为他们已经在人类繁延的链条上找到了位置。那么,苟活着的人们就应该坚强地活下去,去寻找和延伸自己在人生坐标上的准确定位。
其次,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不可能完全孤立地存在,而是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状态。这就就是人的社会性。因此,你的活动空间不仅仅是属于你自己,你的所作所为不仅仅为了你自己,它还要属于或影响到别人,影响到社会系统。因此,只要你一息尚存,就应该尽可能地做一些有益于家庭,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最起码不能做出有损于他人的事情,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于别人的痛苦之上。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能量,那你就去成就一番伟业,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即如孟子所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在我们做出生死抉择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了辛勤劳作,为了我们上学的费用而苦苦挣扎的父母?是否想到了翘首以盼,等待我们平安归来的妻子抑或丈夫?是否想到了牙牙学语,刚刚会叫爸爸妈妈的儿女?是否想到了以心换心,坦诚相待的朋友?是否想到了人生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惟其如此,人,绝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简单个体,而是人类生存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承担着各自不容推卸的神圣责任和义务,放弃这些责任和义务,就意味着懦弱、无知与冷酷。
再次,从个人生活态度来讲,我们应该秉持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一是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尽善尽美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它是相对的,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只要我们努力了,不管结果如何,就该释然和满足,从而不断排除心理垃圾,心理平衡,超然物外。二是善于调节情绪。当我们心情沮丧,遇到挫折的时候,要主动跟朋友倾述,或者在一个适当的地方吼叫甚至大哭,使郁结的情绪通过这样一些舒缓出口得以释放。三是,有意识地进行心理承受能力的历练。人们生活在阶级社会,始终有两种苦难无情地折磨着人类,其一是患得患失,其二是男女感情。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日出三餐,日落一床足矣,只取有道之银,不贪无谓之财。感情之事,顺其自然,不可强求,自当开渠引水,水到渠成。只要信心不滑坡,总有适脚一双鞋!四是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当我们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总会感慨生命之无常,当我们卧病在床,总会得到亲人们温馨的抚慰,世间万物,亲朋古旧,赋予了我们生命,点缀了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眼前的世界一定是绚丽多彩,充满快乐。五是勤于学习。让知识充溢我们的头脑,何愁没有家庭,没有事业,没有靓丽的人生!特别是女人,知识型女人自会提高个人气质,凭添魅力,增强独立性,在生活中游刃有余,自然比做瑜伽效果更好。
这个世界不是专为我们自己所设计的,切不可把自己看得太重,应该随遇而安,坦然面对。谨以此作为我的文章结语,与朋友们共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