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遭遇冤枉(1)

(2007-04-26 02:18:14)

本篇文字原本也属“残荷杂絮”的篇幅,但因内容比较重要,加之此话题也可成系列,故另起标题贴出,敬请大家继续参与讨论。

 

遭遇冤枉(1)

 

 

抄袭!抄袭

 

关于东方保险的标志,前面有数条留言明着暗着指责我是抄袭BP石油的设计,我感到很委屈,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说真的,心里总有一股怒火!真TM的想骂娘!

 

当然,不是骂要留言者,留言也未必有恶意,产生这种联想和猜测也很正常。我只是觉得窝囊和不公,凭什么说我受了BP的影响?!

其实,我到现在也不知道BP的标志是什么时候发布的,在创作东方保险标志时,压根就没看到过BP那个玩意儿,那时,我印象中的BP,是一个盾牌。

 

可是现在,我无论如何怎么说,都是无济于事的,质疑者也会反问,凭什么说你没受BP的影响?那只有天知、地知、和我知。

现在,年轻设计师、发烧友比较关注最新设计资讯,这个习惯很好,也很必要。而我忙活几十年了,早已疲惫,时间、精力都不可能再到处去嗅。

 

这些年来,我搞创作基本不看资料,也是为了避免受别人的影响。收集资料,只因业务需要,要了解客户的同类企业和竞争对的情况,以期做到知己知彼。

 

我第一次看到BP的新形象,是在04年四月,也就是我设计了东方保险后的第二年,我去新西兰看望我闺女,到奥克兰第二天,驱车刚刚出门路过一个加油站,忽然看到BP的招牌,格外地好看,尤其是在那个世界上最干净的环境里,更显得魅力四射。我特意让闺女在BP的招牌下停车来,到近处仔细观察材料和工艺,当时还在想,如果东方保险的招牌也能这样做,一定比它更漂亮。

当时,我也没想到BP与东方保险的标志什么相似性,倒是触发了我的另一种似曾相识,想起了大学时代的视觉印象。

 

那是在1980年前后,工艺美院的柳维和老先生给我们上花卉变形图案课,先生拿了很多宝镶花类的图案作为示范作品。

说实在的,我不是很喜欢这种绝对逻辑对称的东西,随便一个花瓣造型,只要你按圆心等份排列,都会成为一个完整的团花,觉得太简单,谈不上有多少艺术性。相信早年学装潢的人大概都有同样的感觉,这种藻井图、宝镶花之类的图案与要求鲜明个性识别的商标标志是两码事儿。

 

BP的新标志,促使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囿于一种集体意识的偏见,把原来并无疆界的事物分门别类。

BP新标对我来说是个启示,原来这种逻辑规整的图形也可以很美,而且十分现代。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次的图案课上,我在草图本上画过一幅向日葵的结构特征归纳图,非常类似这个BP的新标志。但你能说BP是抄袭了我的很“卑鄙”吗?

 

 


 

朗涛公司的诸多作品无疑是现代商业设计的典范,也是中国平面设计师学习的楷模,这个BP的设计就是很好的例子。

但近年来,朗涛似乎有走下坡的趋势,尤其是在中国的表现“水准低的令人沮丧,”比如,大家都在说的“香港亚洲大都会”那条毛毛虫(也有人说是个鸡头)、“华为”的那个类似女性用品的艳俗等等,(不壹壹列举),像似在忽悠咱国人,而据说费用动辄千万。作为中国设计师,我为中国的客户花大价钱买名不副实的设计感到痛心!

 

曾经有北京奥申委的人员私下里对我说:当时朗涛(香港)给我们报了数百万美元的价,幸亏我们没有理他那茬儿,要是真让他们来设计,也未必能达到您的水平(指我的申奥标志)。也有同行在评价申奥标志时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朗涛来做的话,我相信在商业的操作性和执行能力上,一定比你强,但从中国文化层面来讲,未必是本土设计师的对手。

我感到荣幸,也有不安,倒不是因为他们拿我和朗涛比,而是在我的心目中设计永远没有什么权威可言。借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在文化面前,没有谁可以做老师”。尤其是在中国文化面前。

 

在我的前贴里有“朗涛人”(也许是冒充)来评论中国的设计,“大陆的平面设计水准低的令人沮丧,如果称呼哪位是“大师”,那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话虽别有用心,但我们要感谢这位“朗涛人”,不妨把他看作是对中国设计师的鞭策。

 

大家努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残荷杂絮-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