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东拉西扯 |
PK
续闻-4
最后回复几个的评论要点,本篇就告结案,否则对不起等看连载的朋友们。
1、关于“u,sb!”,说来惭愧,刚刚问了秘书,才搞明白,这里有外语成份,我还以为是电脑接口呢。地球人都知道,老陈头其它的都凑合,就是不懂“硬给累死”或者叫“阴沟里尸”——不知道哪个翻译的更准确一些,请大家给个意见喽!
说起英文,前两天有个朋友告诉我,说是她的一个人民大学某年轻教授看了俺老顽童的博里“骂鬼佬”篇章后非常不以为然地说,“牛什么呀牛!真要是牛,甭用翻译,直接拿英语骂!”偶听完后确实有点儿理亏的感觉,或者叫底气不足吧。但转念一想,不对啊!数罗数罗世界上的牛人,你说赖厮牛不牛?布尸牛不牛?但他们哪个会说中国话?看来中国的高教政策确实深入人心啊!丹青同志批评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说起英文,前两天有个朋友告诉我,说是她的一个人民大学某年轻教授看了俺老顽童的博里“骂鬼佬”篇章后非常不以为然地说,“牛什么呀牛!真要是牛,甭用翻译,直接拿英语骂!”偶听完后确实有点儿理亏的感觉,或者叫底气不足吧。但转念一想,不对啊!数罗数罗世界上的牛人,你说赖厮牛不牛?布尸牛不牛?但他们哪个会说中国话?看来中国的高教政策确实深入人心啊!丹青同志批评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不过,对待“阴沟里尸”我的态度还是——坚决不学!
我就不信,不会“阴沟里尸”就不能做事?!
这就是——
我们伟大的浙江人“阿Q”精神!;
我们骄傲的陕西人“不尿”精神!呵呵!
2、关于“为什么你的设计没有中标???”“偏偏这个很烂的标志中标?????”
这个不用我再说,让众设计师们说说吧,看来,我要考虑考虑是否重新发表我那个“我无话可说”的那篇东东了。
这个不用我再说,让众设计师们说说吧,看来,我要考虑考虑是否重新发表我那个“我无话可说”的那篇东东了。
3、关于“同样是中国官方,你不也中过一个申奥标志吗?”张艺谋曾经对此说过一句话,“如果不是这个特定的情况,这个方案可能早就被淘汰了”。他的意思无非是:按正规的程序,通过那些“德高望重”的评委们的严格筛选,早就…,
有关这个“特定的情况”,我会在以后的回忆文章中如实道来。我也会考虑发表我奥运标志的部分方案。来日方长,大家耐心点儿吧:)
虽然回答这些问题有些无聊,这种人也是极少数,但在博客中也算是一类玩伴吧?博客就是尊重各种声音。所以我要说一句:博客精神万岁!
好了,我要接着写“太太公司”的故事了……
特别声明:
本次主题在我的主页中只是对批评者给予回应,而对支持者没有交代,好象这样不太公平。
所以,在此特别向所有我的博客访问者,特别是花费自己的宝贵时间给我留言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博刚开月余,很担心自己能否坚持下去,你们的热情参与是我继续下去的强大动力!再次谢谢!
刚刚整理我的博客,欣睹精彩留言。
谢谢“行者”的赞扬,更谢谢“行者”的批评!
这个“更”,是因为“行者”的真诚。
希望有更多真诚的批评!
在真诚中,能够反映本质,引导我们思考,
更可以在PK中获得大家共同渴望的东西。
再次谢谢“行者”的真诚留言!
以下是“行者”留言的拷贝:
[匿名]行者
佩服老顽童的牛气,有傲骨,也有傲气,这叫艺高胆大!但我觉得有点过傲了,就那悉尼奥运的标志来说,不像您说的那么糟糕吧,好像中国申奥标志成了您鄙视他人的基础,难道他真的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那一个?
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年代。
(注:上文在我的文章“骂鬼佬”评论一栏内)
我的辩解:
我的一切批评和赞扬,都是站在专业的完美主义立场上说真心话。因此,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好的我会敲锣助阵,不好的照骂不误。这样做,可以为一些在学习设计的年轻人给予一些影响,让他们有一个判断好坏的参考。我认为,我有义务尽力去做这件事。申奥标志与我的任何言论无关。我在很多学术场合说过,北京申奥标志只是一个“国际化的中国俗品”,并非是审美意义上的完美作品。
我始终认为:美,是有标准的。
这个结论,是基于我34年(从艺)来对艺术的真实感悟,也是对人类感知共性的观察对比,去其表,取其神,以科学严肃的态度而体悟所得。
这个结论,是基于我34年(从艺)来对艺术的真实感悟,也是对人类感知共性的观察对比,去其表,取其神,以科学严肃的态度而体悟所得。
我赞美雅典奥运会的标志,因为她切题、自然、随意、典雅、高贵;
我赞美汉诺威世博会的会徽,因为她的突破、创新、以抽象语言揭示着科学与时代精神;
我的赞美更在于两者皆以普通人难以体察的造型审美法则以无声的形态得以完美的诠释。
因此,我确实无法去恭维那个悉尼奥运标志形似鸡头的杂碎。
我赞美汉诺威世博会的会徽,因为她的突破、创新、以抽象语言揭示着科学与时代精神;
我的赞美更在于两者皆以普通人难以体察的造型审美法则以无声的形态得以完美的诠释。
因此,我确实无法去恭维那个悉尼奥运标志形似鸡头的杂碎。
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缺乏审美(这里主要指视觉审美)教育的人群之一,这是不争的事实。自我们降临这个世界,睁开稚嫩的双眼始,我们不曾看到美的身影,以至于我们原本美的细胞严重退化甚至灭绝,我们都是审美缺教的受害者。
倘若我们至今仍然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反之以丑为美而自我陶醉,那么,这种悲哀可能不仅仅只是艺术家和设计师们。
倘若我们至今仍然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反之以丑为美而自我陶醉,那么,这种悲哀可能不仅仅只是艺术家和设计师们。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何曾有过“有大师的年代”?
PK 续闻-1
以上文字贴出后,收到“行者”的回应留言,如下:
[匿名]行者
对于陈老师的辩解我只能说一个字“感动”,不对,是两个子“很感动”!!
虽然我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但我感到了有人朝着这个方向在奉献!赤裸裸的展现着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公民的起码的责任心,一颗勇敢的心!!也许我们不需要确定的某几个大师,但我们应该每一个人尽己所能去创造培育大师的环境!
“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缺乏审美(这里主要指视觉审美)教育的人之一”!顶!!
言词或有不当,但内心是支持你的,勿怪!
虽然我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但我感到了有人朝着这个方向在奉献!赤裸裸的展现着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公民的起码的责任心,一颗勇敢的心!!也许我们不需要确定的某几个大师,但我们应该每一个人尽己所能去创造培育大师的环境!
“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缺乏审美(这里主要指视觉审美)教育的人之一”!顶!!
言词或有不当,但内心是支持你的,勿怪!
我的留言回复:
再次感谢“行者”!
你的回复同样让我“很感动”,并不是因为你对我的肯定,还是那个同样的理由——真诚!
你的回复同样让我“很感动”,并不是因为你对我的肯定,还是那个同样的理由——真诚!
此刻,我最想说的是——说真话万岁!
我举双手赞成你的论点:“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
我举双手赞成你的论点:“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
让那些自以为是的“大师”们手淫去吧!
PK 续闻-2
没想到此话题这么火暴,谢谢大家参与评论,谢谢大家的真诚!
这里也谢谢“冷水来了”的冷水!
(留言就不一一列出,请看本篇评论栏,)
回复“冷水来了”:
1、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社会调查,数据说话。那三分之一的数据说明我们的美育工作任重道远。
2、讲学术问题定要选择典型案例,申奥标志和奥运标志实在是再典型不过了,绝妙的教材,唯一的不该,大概是因为我是其中一个的作者。
3、是不是大师,是不是作者,我都有探讨学术和讲真话的权利。
4、我对大师的头衔没有兴趣,但对你说的“大师样子”比较好奇,请讲讲给大家听。
5、预祝你在学术研究中不断进步。
感谢你的真诚留言!
PK 续闻-3
写给后来的“行者”:
1、“与时俱进”是一种愿望,不觉得现实社会中更多的是“与时俱退”吗?不用我举例,相信每个人都能举出一二三。
2、“个人喜好”,个人博客就是个人喜好、个人观点,包括我在讲坛上的发言,都是个人喜好、个人观点。
3、个人的一点体会,(也许是我个人的愚钝吧)人到四十以后,很多东西才慢慢地看明白,尤其是在审美的方面,大概这也是为什么设计师没有少年出天才的原因吧?
前一篇:一个典型的“嫖客”(连载)III
后一篇:忧虑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