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译《道德经》--第五章

(2008-04-18 20:44:49)
标签:

思想

文化

学术

道德经

分类: 文化教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无意义)数“穷”,不如守“中”。

    假若天地不实行(表现)自己的“仁德(正常的性质)”,那么万物都会遭殃;假若圣人不实行(表现)自己的“仁德(仁爱的典范)”,那么老百姓就会遭殃。天地之间,宇宙之中,真的如风箱来回往复一样吗?“虚静”下来就可以稳定“强弱之屈(振荡变化)”,“躁动”则会“消耗”力量。运动过多就会接近一个“(失衡的)极限”,不如做到“合适”。

    “仁”在此翻译为“仁德”--据老子思想:凡事有道,万物有德--所以此处翻译为仁德。当然,前两句有人这样翻译“天地无所谓仁慈,视万物跟刍狗没什么区别;圣人无所谓仁慈,视百姓跟刍狗没什么区别”不过,我仍然觉得自己翻译的有一定道理。

    以后和之前的《道德经》里的专门的哲学术语,我都会一一标识出来,然后一一翻译出来,在此不再详述。

    欢迎大家评论,《道德经》已经问世两千多年了,至今仍旧有人注释它,解释它,讨论它,足见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希望喜欢传统哲学的同志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悟禅论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