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去无锡游玩,回来时顺便去了一下东林书院。本没有打算记录什么,可是当我看到顾宪成的“天下有一分可为,亦不肯放手,此圣贤事也!天下有一分不可为,亦不肯犯手,此豪杰事也!”时,顿觉应该记一些什么,于是掏出手机,遂有下面的文字。
人只是一个真,真便做成大事业,只是老老实实。有一毫假意,便弄巧成拙。
——高攀龙
为道为法为则守先待后,不淫不移不屈知命达天。
天下不患无政事,但患无学术。何者,政事者存乎人也;人者存乎其心;学术正则心术正,心术正则生于其心,发于政事者,岂有不正乎?
秋日偶成 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至此自豪雄。
学者以知为悟,不悟不足以为学。
——高攀龙
友不厌少贵其精,会不厌多贵其真。
十六块钱换了这些名句和一番记忆还是不错的,呵呵!有求真务实的,有为道为法知天命的,有感叹人生、万物和宇宙的,还有讲以知为悟的等等。这些文字表述还是相当精准到位的,显示了古人对于理性思考的精确程度,这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其实,我也是一个比较较真的人,喜欢说话的时候尽量的表达的准确一些,不喜欢模糊的笼统的回答,那样子是没有效率的,或者是不真实的。(我一直以为中国人说话不准确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问题,现在才明白这是没有文化的表现,我们古人表达这些思想的时候,是相当的准确和理性,值得我们学习。)好吧,我就继续努力了,让自己变得有文化,让表达变得高效和理性,呵呵。
从这里可以看出东林学派对于理性的认识是很不错的,无锡东林书院曾是伊洛学南下的重要承载地,从这里南传的学问形成后来朱熹的闽学,为中国程朱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纽带作用。
关于古代学术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其实,古文读多了自然会有一定的感觉。古代有学问的人,文章的字里行间里面到处充满着深邃的思考和富有张力的文艺气息,我想这便是东方文化的魅力所在。
好了,朋友们,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国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