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呓
(2010-04-23 12:22:00)
标签:
杂谈 |
分类: 闲话一箩筐 |
昨晚的《总有我们算不到的》是出于对此关键时期考生和家长的某些忧虑匆匆成文,纯属个人观点。我总觉得人在面对一个事物和一种现象时不能太片面,不能以主观意念去揣摩一切,因为不仅无用而且会严重影响自己的情绪。我们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这个社会中所有的道德与行为准则的标准都不是某一个个体所决定,而是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个体行为的总和。对于社会中存在的灰暗面和不公平每个个体都有责任,每个个体在遇到破坏规则的现象时不是通过正常的渠道去反映、遇到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不据理力争,而只是一味私下埋怨,那么个体的权益和尊严就永远得不到保障。
高考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与其有关的话题向来是被关注的热点,加分更是每到高考时泄愤的沙袋。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当初加分措施推出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至于实施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负面东西,也不能因此否定一切。回想多年前,分数至上所带来的学生负担过重被众多人所诟病,才有了素质教育的日益被认可。但素质是个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东西,在我们这样一种公平自律水平不被信任的社会现实里,一切一切软性的标准不明的规则都会产生暗箱操作,并且肯定会被质疑,如同去年的北大校长推荐制。三十年代钱钟书老先生在《围城》中就说过“中国人真是厉害,外国的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我们这个民族的缺乏纪律性和主动的守法意识使得每个人都以争得治外的宽容和准则之外的利益而荣耀。你办不到的事我能办成你看我比你路子宽吧?我开车违章被贴条罚分你违章就能托人帮你铲了,你比我牛B。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问问自己的内心,是否没多少愤怒而更多的是艳羡?我们所痛恨的不是利益的分配不公而是为啥别人得到我得不到,即使这种利益的得来不那么光明。中国足球联赛骂黑哨是从甲A一开始就有的球场一景,但当自己拥戴的球队因黑哨成为利益获得者的时候,黑哨仿佛变了颜色。
社会的规则是需要他的每一个成员去维护和监督的,每个人都责无旁贷。09年的12月1日,阿庆居住的小区外写字楼区出台了一个规定,穿过小区由经的办公区到三环要收一块钱的“买路费”。当天早晨上班丫头爸开车闻之动了怒,在设置的栏杆前停车不走了,这时后边一辆车里的人大喊“你没事吧?不就一块钱你至于的吗?”阿庆最见不得这种人,自己的合法利益被人玩弄不在乎别人无权干涉,但其他人维权时却冷嘲热讽“我还真在乎,别说一块钱就是一分钱不该出的我都无比在乎。”隔几日后穿过时阿庆的皮包里装了一沓相关的规定文本,和蔼的告知“再收费就告你们。”,结果是直到现在收费的岗亭里贴着一张纸,上面是免收费的车号,阿庆家两辆车都在上面。说这个例子不为其他,是想说明我们遇到不合理或不合法的事情用法维权才是正道,我们在遇到身边人维权的时候最少应该从道义上声援,因为他人挣来的权益属于群体,今天看似被伤害的不是自己,但有一天被侵犯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尊严。
昨天也在其他博主处看到很多对于高考加分不公平现象的控诉,如果确有其事,应该拿出证据举报,所有加分不是都要求公示吗?有的人说海淀的某学校某班市三好占到全班的50%以上,优干也有很多,据我所知,市三好和优干都是教育局给各中学下发的名额,是按照比例分配的。如真有此公然违规无视法纪的情形,必须向主管部门上诉,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做的。
前两个月跟丫头聊天的时候听她说一个师兄聊天,师兄研一了,在考虑毕业后的职业方向。这是个适合走仕途的人,他自己也有此意向“我调查过,平均四个局长中有一个是没有任何后援支持、没有任何背景,完全凭自己干上来的,说明我还有那一个的机会呀。”不说其它,阿庆特别欣赏这个年轻人的处世态度,不怨天怨地怨爹妈,看准那个能够进取的可能属于自己的机会去计划人生。所谓态度决定一切,阿庆相信这个年轻人的未来是光明的。
高考的一次加分多也好少也罢,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一个名牌大学和一个人们眼中不太理想的大学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现在的排位不是排位,如同地壳板块的移动重组,阵痛之后的形状谁也不能预判。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后你所处的位置才是真正的排位,你是人杰哪里都埋没不了,你是庸人坐在莲台上也不会环绕祥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