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深夜走过长安街
深夜走过长安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32
  • 关注人气:5,7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糖蜜是我的猫儿子在“答复关于港校的几个问题”的评论

(2009-06-28 13:10:15)
标签:

杂谈

教育

2009-06-28 12:59:42 [回复] [删除]
接一:
    “可以说,从哪一刻起,阿庆对港校有了新的认识,某些东西其实就是一种标榜和宣传。比如,当年的港校高奖,实际上能有几人拿到?丫头同学高考686分港大都一分钱奖学金没给。
    即使是像宣传的那样给了多少,阿庆虽然糊涂,但算术还可以,当年北京光香港大学就有一万多考生报名,每人400港币计算,总额多少?除了给学生的奖学金外,还小赚一笔吧?”

 其实自我宣传是正常的,清华北大、人大师大,哪个学校没有做自我宣传?谁的不实宣传更多些?为什么有些人的宣传有效,有些人的宣传无效?这个也许要找的因素很多。
 奖学金的数额其实港校从一开始就说的清清楚楚,这个没有误导,是我们自己期望的与现实有差距,事先沟通了解不够,呵呵。我儿子688,只拿了学费的半奖,同学中690以上的就能拿学费全奖,为了这个他很有些内疚,说自己要是高三少玩点游戏就好了,省我一笔钱,不过他承诺以后加倍还给我,我就坐等啦
至于说港大赚了那么多考生报名费这事我严重反对阿庆,未免太小肚子鸡肠啦!
奖学金跟报名费根本两笔帐,不是这样加减的,而且报了名,港校其实在录取大陆生这事上做了很多宣传和后续工作,人力物力成本不低,当然他们的宣传是出于找优质生源的目的,有他们自身的商业利益,我不做评判,只是说人赚这个小钱,未免刻薄。
 
2009-06-28 13:00:29 [回复] [删除]
 接二  

“阿庆说这些不是攻击港校,而是说出客观存在的事实。有些人沉醉于港校和国际的全面接轨、所谓全英文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等等,清华北大已被贬成了一个个见不得人的小丑,跟人家那么先进的港大怎么能比!”

这个这个,这么想的人不多吧?大多数人还是尽量客观地看待问题,尤其考生跟家长,事关自身选择,谁会如此鲁莽?
想当初,我们全家为了儿子去清华还是上港大伤透脑筋!我倾向去清华,老公偏爱港大,儿子自己作为未出茅庐的小子没有太多选择根据,他就讲了两条:一是上哪里都成,不要给我们增加经济负担,二是自己的路自己走,未来的机会还有很多,无论上哪相信自己都不会荒废。
我跟他爸各陈其词,最后小子拍板:既然家里现在没有财务困难,那我去港大吧,将来学费花销全部还给你们,这就辛苦你们几年了!
在清华委培一年,儿子深深地爱清华,说这里是好地方,同学卧虎藏龙,朋友相处甚爽!老师能人也不少,能学到东西!
之后又去港大一年,儿子其实内心还是爱清华更契合的人文氛围,假期回来必去清华跟学友们团聚。但是丝毫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港大更适合他的自我打拼,也给了他更宽阔的视野与成熟。


    “阿庆比较讨厌把一件事物要么捧上天,要么踩入地的势利小人,我们自己国家的最高学府怎么在有些人眼里连给港大提鞋都不配了!我们泱泱国土的精英殿堂比殖民地百年弹丸之地的任意一所学校都差距无限大吗?阿庆齿冷,如果我们永远有这种盲目的崇外心理,我们民族就不能真正崛起。更有甚者,有些媒体的写手也跟着起哄,什么高考状元抛弃清北、什么高分考生渐渐远离本土高校投身香港名校等等骇人的言论喧嚣一时。”

 媒体那种风言就是个屁,你也真往心里去?我儿子他们这些去了港大的学子都非常尊重清华,他最不喜欢回答又经常被问的问题就是“清华好还是港大好?”他说:“各有各的好,真的不好这么比较!”
他说,不过一个大学而已,他们的好坏更应该是校长关注的事情,我们这四年生活其实更关心的是自己学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我很荣幸在清华、港大两所学校呆过,感受两种氛围,我都有所收获!

 
来源:答复关于港校的几个问题
 
2009-06-28 13:01:14 [回复] [删除]
接三:

“2.港校的费用之高是众所周知的,但阿庆提示一下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的“隐藏”的高支出。
   a.生活费。香港吃杯泡面都要七八块钱,像冰红茶之类的瓶装饮品要九块钱,牛奶、苹果等也都比内地贵很多。
  b.饮食。香港一般吃的盖浇饭一类的东东一般要30来块钱,并且就是米饭上一排几根烫过的蔬菜,再切几块烧腊一类的肉食,每次香港的同学听说丫头她们吃水煮鱼呐或吃涮羊肉呐都恨不能打个“飞的”杀过来,呵呵。有一次,丫头的同学给她打电话开玩笑:你能给我快递一筐西红柿黄瓜吗?”

这个也对也不对。香港饮食很贵,但是大学给学生提供的套餐营养丰富,价格便宜,一般早餐不到20元有牛奶鸡蛋蔬菜三明治肠,很丰富,营养足够,正餐也是20多块一个套餐,上面的菜量没有你说的这么可怜,但是肯定不如大陆随意点的菜那么多。
香港蔬菜是很贵,我儿子一般都是在超市里买便宜的应季水果,比如发蔫的火龙果经常很便宜:10元两个三个。苹果最便宜他买过10元6个的,上面有小的烂斑。被我修理了一顿:你买蔫的便宜的我不管,带烂斑的可能感染细菌!
我儿子一学年我给五万元,生活费、住宿、空调都含在里头,他还能时不时看场电影出去玩玩。最后还略有剩余。
他挺省的,自己精打细算过日子,但是绝对不自己做饭,说不浪费那功夫。
他最郁闷的是饭菜味道实在不咋样,跟水煮的似的,白了吧唧,回家就叫我煮饭给他吃,说北方人,还是老妈煮的带颜色味道重的香啊!在北京出门就吃烧烤、涮肉,说以后假如在香港生活饮食一定最叫他郁闷:不喜那种淡味。

2009-06-28 13:02:10 [回复] [删除]
“c.气候。阿庆去年5月出差去的香港,就已经热的我不行了,那种闷热真的不适应,前年11月去也是挺热,可能是我本身最怕热的缘故吧.”

他们大白天在外面行走的时候不多,香港很小,到处是冷气,开放的过街天桥也有冷气,地道里到处是冷气,真走热了,随便闪身就进了空调商店,吹凉了再走,哈哈!
学校宿舍到处是冷气,他们没有室外体育场,全都是室内体育馆,因此运动也不会很热。


 “d.文化背景的差异。香港因上百年的殖民地文化,所以虽与我们同根同种,但无论文化还是思维方式都有不小差异,内地的学生基本都是跟内地去的甚至是本地去的来往,很少跟香港同学交流,有时甚至跟国际留学生的交流都比跟香港本地同学多。”

这是事实!再开放的大陆生也还是喜欢跟大陆生交往,我儿子的朋友里倒是不乏本港人,交流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确实深层思想有所差异,因此他们虽然一起玩一起合作一起聊天,总没有大陆生之间那种骨子里的认同。因此他假期回来跟初中、高中、清华同学的聚会总能让他无比愉快。
但是文化孤单也促使人的反思与吸取,儿子的同屋床位是给国际交换生的,第一学期是个法国人,他们成了好朋友,现在也邮件不断,有时通个电话;第二学期是个美国人,个性内向,他们成了一般朋友。儿子说下学期还想住这屋,喜欢看到不同国度不同个性的人。
这里我想说几句:在熟悉的背景下生活与陌生带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当然个人吸收也有所不同,有些人感到的全是痛苦,有些人从中不断寻找新的内容。
陌生永远不如熟悉那么从容舒服,但是最终那些人最有所得真不好说。我最纠结的也是这个:我常问自己:儿子当初去了清华会不会更幸福?我也问过儿子,他笑笑说人生没有如果,我相信在哪里我都不错!

2009-06-28 13:03:14 [删除]
接五:

“3.香港是个国际都市,这样的背景氛围给港校与国际大学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会有到国外大学的短期交换机会,假期交流等等,但费用自理。丫头的一个同学下学期就要到康奈尔短期交换。”

 自理的是生活与住宿,学费不必另交,只须交港大学费,这个还是占便宜不少。
类似的交换,随着开放大陆的很多大学也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国际通用的交换计划。


 “4.申请国外名校的留学也比内地高校更方便。”
这个没错。


总之,无论香港、海外还是大陆,大学阶段对于学生的一生既重要又不重要。
重要是因为18-22岁是人生观形成与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遇到名师指点,牛同学共读是人生幸事,看到未来发展机遇受到职业素质训练能让人先行一步。
不重要是不过四年大学,咱改变不了学校咱可以独善其身,自己寻找机会!
即使高分考生走了麦城虎落平阳也不必不肯释怀。

我希望各位考生跟家长平常心对待外部环境,认真对待自己内心尊重他人感受,预祝各位幸福
 


阿庆不过是说说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文中也表明是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人家说台湾多美,我就觉得平谷更好;有人觉得今天挺凉快,我就感觉太热。怎么有这样的用词加在我身上?

 

“至于说港大赚了那么多考生报名费这事我严重反对阿庆,未免太小肚子鸡肠啦!”

 

“只是说人赚这个小钱,未免刻薄。”

 

“ 媒体那种风言就是个屁,你也真往心里去?”

 

“他们大白天在外面行走的时候不多,香港很小,到处是冷气,开放的过街天桥也有冷气,地道里到处是冷气,真走热了,随便闪身就进了空调商店,吹凉了再走,哈哈!”

 

“我希望各位考生跟家长平常心对待外部环境,认真对待自己内心,尊重他人感受”

 

我也想问问:阿庆哪个地方哪句话没有尊重他人感受?您觉得我现在的感受应该如何?我听了这样的话是否应该往心里去?

 

我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未免刻薄”?

我现在倒是真有很多刻薄的话翻腾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