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过如此(11)

(2006-07-19 00:39:37)
分类: 精品連載
 活着
   
 
    乌龟说:人说话的语言不同,但是咳嗽声音都一样。——外国谚语
    1999年年初,来自全国的90多个左撇子会聚北京参与《实话实说》录制的节目
——《我的左手》。
    祝全华先生发言讲到自己因书写不流利给高考带来不便,我顺嘴说“考播音系
呀”,现场一片哄笑。由于《实话实说》节目有很多玩笑和调侃让创作者放松了警
惕,这句十分不得体的玩笑被编进了播出版。这极大地伤害了祝先生的自尊心,他
写了文章在网上、报上发表,题目是:《崔永元,别把刻薄当幽默》。
    崔永元因主持《实话实说》节目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观众常常可以
看到崔永元经常用话语设置陷阱,故意把别人推向难堪的境地——
    崔永元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其幽默和调侃里面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缺少一种善意,
缺少对人的尊重。正因为这样,崔永元这个走红多年的红牌主持人很难让人们注意
到他的人格力量。
    多年来,笔者几乎每个星期天的早晨都将电视频道锁在“中央一台”。因为我
曾给《实话实说》节目提过建议,并被采纳,还应邀参加过一期节目。正因为如此,
笔者对《实话实说》包括对崔永元的了解也就多一些。
    笔者忘不了那个残疾姑娘。她是硕士研究生,对生活有过美好的向往。但在婚
姻面前,她不得不因自己是残疾而降低择偶标准,“屈嫁”给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
可以说,两人在现实生活面前是因“优势互补”而走到一起的,两人心灵深处的冷
漠和隔阂正在彼此的宽容和理解中不断消除和淡忘。但在崔永元看似不经意布置的
陷阱中,两人生活的隐私和情感的疤痕暴露无遗。
    屏幕之上,众目睽睽之下,崔永元竟然近乎残忍地问:“你是不是有点看不起
他(丈夫)?”在他的诱导下,硕士脱口而出“是”!当谈及双方后来的接纳和好,
崔永元又评判式地问:“你是不是在降低标准?”面对如此戳人伤痛的问题,除了
圣贤又有谁会回答得圆满呢?这种像玩弄积木似的刻意展览别人隐私的“实话实说”,
无疑是对嘉宾人格和尊严的不恭与蔑视,当人们把目光投向其丈夫的时候,他只是
难堪地笑着,痛苦地笑着。
    笔者难以想象这对夫妻走下屏幕后将如何“面对”,他们会不会因这次被邀请
参加“实话实说”而产生新的隔膜?
    笔者也曾经掉进崔永元设置的陷阱里。那种难堪,那种窘迫,并由此而带来的
心灵创痛,也许一生也抹不尽,挥不去。
    笔者以为自己的“谈话”录像应该会被剪辑掉,没想到播出时这些镜头全部
“展览”了出来。笔者深深地感到这是平生最难受的时刻!为什么要这样?崔永元
想用笔者的窘态和痛苦证明什么?他怎么能随便置一个人的尊严于不顾?
    在笔者参加的那期节目录制前,还有一个“小插曲”也让人们看到崔永元宽容
的不足和善意的缺乏,现场观众里有一个小伙子出于对名人的关注,小心翼翼过分
保守地问崔永元二十几岁了?崔永元竟当场挖苦道:“你说话很有水平,完全可以
调中央电视台来!”崔永元(他实际36岁)判断的失误和缺少肚量的表现,使笔者
对他的尊敬立即减少几分。
    接下来他对邀请来的专家的态度更令人吃惊。他对专家说:“如果你们在这里
讲话总是用‘据说’、‘大概’、‘可能’之类的话,我马上就把你们请出去。”
他这么说绝对不是什么幽默和风趣,因为他说完话的效果是人人都绷紧了脸。
    崔永元身上的“小”,还表现在他对同行的态度。
    水均益因主持《焦点访谈》而为大众所熟知,尤其是在美伊两国剑拔弩张、巴
格达“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关键时刻,水均益亲往报道,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印
象。就是这样一位资深同行,崔永元也不失时机地用他的“便利”给“整”了一把。
《实话实说》有一期节目叫《感受坚强》。那期节目印象很沉重,因为节目的关键
人物一个叫张穆然的少女在节目播出的头一天撒手人寰。好在那期节目有赵本山、
水均益、白岩松、方宏进、敬一丹等众多名人雅士支撑,主持人崔永元也给观众留
下了“整事儿”的嫌疑。
mpanel(1);
    当崔永元把话筒举到水均益面前时,水均益一时没站起来,崔永元便说:“站
起来说,坐着不礼貌。”提示站起来很正常,但对水均益似乎没必要强调礼貌问题,
即便是顺口说说,也应该当作“幕后戏”或拍摄花絮,过后剪辑掉也就算了。但崔
永元偏不,他就是要把水均益当做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展示给广大电视观众,他要的
就是这个效果。这期节目播出后,笔者身边的同事都说崔永元“爱耍点小把戏整事
儿”。这种结果是崔永元意想不到的,也是笔者所不希望看到的。
    其实,调侃与玩笑的分寸与尺度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又是一个难以把握
的问题。同样的玩笑开在这儿可以,开在那儿不行,这个人可以接受,那个人或许
不能承受。那么,分寸与尺度在哪儿,很显然,在对方那里。也就是说,我们的玩
笑如果对方不能接受那就是不合时宜,所谓入乡随俗其实是文明的一个至高境界。
    我曾经宽慰过,因为自己想通了这个道理。《实话实说》是即兴谈话,脱口而
出,为了不出口伤人,我在日常状态中磨练自己,绝不讲黄色笑话,绝不开过火的
玩笑,这样久而久之,才能让自己处在自然通达的状态。
    现在看来,我的修行还远远没有达到境界。
    一个电视节目,有笑声意味着放松、灵动、可视性强。但比起人的尊严来,这
些要素一钱不值。
    祝先生,对不起,请原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过如此⑩
后一篇:不过如此(1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