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宏观调控不是杀生

(2008-03-04 16:01:06)
标签:

宏观调控

杀生

财经

分类: 财经论衡
 

       宏观调控不是杀生

 

                               卢麒元

 

    简单地说,不是工具问题,是使用工具的人有问题。一些人的大脑出了问题!

    宏观调控出现了严重的逻辑错误。

    以中国之大,以为用简单的财政金融工具,可以平衡产业均衡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

    从紧的货币政策,一刀切下来,该死的未必死,该生的不能活。

    从紧的货币政策,考验的是企业的融资能力!绝对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个道理迅速反应为企业的市场行为:疯狂圈钱!

    有了钱,将成为紧缩政策的直接受益者。这就是那些嗅觉灵敏者的第一反应。平安保险和浦发银行错了吗?君不见,大西洋那边,美国金融机构在进行同样的游戏!哈哈!囤积是为了居奇;投机是为了暴利。

    请注意!中国的企业将很快进入真实的恐龙时代。

    除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一样的杀生。

    财政不是用来积极干预市场的工具。

    谁有能力管制价格?区区五万亿元财政收入,可以堵截滔滔通胀之江河吗?

    不进行票证制补贴,就是不想有针对性的对人进行补贴,而是补贴大企业。市场将自动灭绝“没娘的孩子”。这不是在制造恐龙世界吗?

    增加一些国家投资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吗?笑话!凯恩斯的真实贡献不是就业!是战争!

    恐龙们可以增加就业吗?刺激消费吗?增加需求吗?真的这样蠢吗?

    笔者大声地说,宏观调控不要杀生!要放生!要养生!

    所有宏观调控的着眼点、立足点在于均衡企业的盈利能力。

    均衡的含义:一切创造价值的行为均应获得合理收益。

    为了均衡必须压抑暴利,必须对受剥夺者补贴和补偿。

    这才是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在收水,财政政策在放水。收的是谁的?又放给了谁?谁因此而获益?谁因此而死亡?收和放合理吗?生与死正常吗?

    周末,静静的看中国经济学家们的演说。只看到一张一张的嘴。看不到脑袋。完全是一台一台精美的全自动留声机。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智者。为什麽要接受别人的心理暗示?为什麽沉浸在别人的逻辑和语言中无法自拔?为什麽混沌的走向深渊而竟无知觉?

 

有人问笔者,先生何以将经济学论文写成杂文?我想到了鲁迅的话:投枪和匕首。说到投枪和匕首,顿感悲哀。在如此凶险的战场上,仍旧采取义和团式的冲锋。笔者悲哀的不是自己。在思想这条战线上,还有多少战友?八国联军早已冲垮了我们思想的防线,直逼政策和制度。笔者只能呼唤,快一点上来啊,镰刀和斧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悲     樗
后一篇:如何问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