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卢麒元
一个严重的经济现实并没有引起中国人的足够重视。那就是严重的隐性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只是这一次的通货膨胀没有表达为普遍的物价上涨,暂时没有出现货币贬值,而是表达为两类资产价格的狂涨,这就是房地产和股票价格的疯狂上涨。由于这两类资产价格上涨不影响物价指数,按照传统的经济学逻辑当然没有出现通胀。于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可能也因此没有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
但是,房产和股票价格的疯狂上涨是有后果的。表面的财富效应之后,是国民实际购买力的急剧萎缩,换句经济学术语,就是国民福利被进一步剥夺。由于这种国民福利的剥夺是相对的,就每一个人和家庭而言,并不即刻形成生活困窘,因此并不会立即带来社会问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规律终将发挥效力。隐性通胀在一定时间之后,必然表达为货币贬值,必然表达为国民购买力下降,必然形成对国民福利的剥夺。一句话,必然形成严重的经济危机。
如果以房产升幅为货币计价依据,国民实际购买力大幅降低50%以上;如果以资本市场股权价格为计价依据,国民实际购买力大幅下降200%以上。资产价格的上涨必然带来商品价格的上涨,只是由于产能的过剩,有一个时间后置性,目前还没有充分表达。
资产价格的上涨有受益人,那就是已经持有资产者,和可以大量获取低成本资金者,以及交易参与的中间人。他们就是国有企业、金融机构、洋行、买办、政府高管及其关联人士。这在本质上是一次大规模的财富再分配。其特点与美国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具有同质性。广大的民众将因此陷入极为痛苦的经济困境。
美国二三十年代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更为幸运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得以使美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并使美国度过危机,成为世界超级巨人。中国是否也有那末幸运呢?
如果,中国没有那末幸运,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将会将中国带到哪里呢?笔者不敢再往下想。令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中国的政府官员和中国的经济学家是那末的乐观,沉浸在空前的利益当中无法自拔。令笔者极其心痛的是中国的国民,他们痴迷地沉醉于幻想之中,飞蛾般扑向火焰而毫无知觉。
笔者已经隐隐看到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到来,这将是中国人从来未曾体会的风暴,但愿苍天眷顾着多灾多难的民族。